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11家银行理财规模激增万亿!资金都去哪了?

时间:2024-08-16 08:03:05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TBEAR】8月16日消息,随着五轮存款利率的下调,居民的低风险偏好资金正加速流向银行理财产品。这一趋势在最新数据中得到了明显体现。

根据业内汇总的数据,截至今年7月末,11家主要银行理财公司(涵盖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行理财公司,以及招银、信银、兴银、光大、浦发和平安六家股份行理财公司)的存续产品规模总计达到19.39万亿元,相较于6月末增长了约1.18万亿元。这一单月激增的规模背后,是银行存款利率的持续下降。

目前,18家大中型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已普遍降至0.15%,而绝大部分中长期存款(三年期、五年期)的利率也已告别“2%及以上”的时代;农商行和村镇银行以往用于高息揽储的“3%及以上”的利率更是难觅踪影。据ITBEAR了解,这种存款利率的下调,使得低风险偏好资金更加倾向于选择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增长不仅体现在总量的提升上,还体现在个别机构的快速扩张上。特别是国有行理财公司的回流速度相对快于股份行理财公司,其中工银理财、农银理财、浦银理财、中银理财和建信理财等机构单月增速显著,增幅在7%至11%之间,增长规模均超过了1000亿元;工银理财和农银理财的单月增幅更是超过了15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下半年后,理财公司“2万亿俱乐部”的成员有望继续增加。其中,信银理财、工银理财7月末的规模已超过1.9万亿元,即将突破2万亿的关口。农银理财和中银理财的规模也即将接近1.9万亿,与前者差距正在缩小,有望迎头赶上。而此前已率先突破2万亿的行业第一招银理财、行业第二兴银理财,在7月的增速则有所放缓。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固收类产品成为大部分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首选配置。据独家数据测算,上述11家主要理财公司7月的固收类产品合计增长了1.12万亿元,增幅约7.2%,是产品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同时,各家理财公司也在积极给固收产品贴上“低波”标签,以实现净值低波动,这往往需要从底层持仓上配置低波动资产,如存款和同业存单等。

银行理财产品货架特点

除了“低波”标签的产品增加外,银行理财货架还呈现出另外两大特点:一是以货币市场工具等资产打底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进一步下探。据数据对比,7月份现金类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为1.80%,较去年12月末的平均年化收益率2.30%已下降50个基点(bp)。二是包含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理财产品,如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其占比仍在进一步下降,但积极信号也在浮现。例如,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和农银理财的混合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较年初有较大增幅,其中招银、光大较年初增长超过100亿元。

存款利率的下调,使得存款产品与理财产品的收益差距进一步拉大。在回撤减少的同时,这增加了对低风险偏好资金的吸引力。据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低波理财产品近3个月和近6个月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达到了3.58%和3.87%。

多家机构认为,尽管近期债市有所波动,但对理财产品的赎回风险影响有限。根据数据,上周截至8月11日,理财规模为29.77万亿元,较前一周增加了2752亿元,其中固收类理财规模增加了2245亿元。同时,根据二级市场交易数据,理财也尚未出现大量卖债现象。

整体来看,国内宏观基本面的变化不大,且当前外部金融市场的波动以及对海外经济增长的担忧,反而有利于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友好,从而支持债市向好。债券市场供需也未发生逆转,金融机构对债券的配置需求依然强烈。在基本面和市场供需无大的变化条件下,部分金融机构的交易行为和债券久期调整到位后,债市将逐渐企稳或恢复性上涨。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