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人在贵州,还有一亿人在来贵州的路上。”当网络流行语照进现实,筑城贵阳的旅游答卷令人眼前一亮: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贵阳贵安旅游人数超1亿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收入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15%。
现象级的贵州旅游热度,缘何而生?“叫好又叫座”的旅游营收数据,路径何在?当我们冷静审视贵州文旅的大潮迭涌,此间真意不言自明:旅游业是厚积薄发的行业,看似偶然的流量光顾,离不开底蕴积淀和持续深耕,发展旅游并非简单满足“眼球经济”。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多彩贵州风行天下”,贵州在旅游业上的耕耘由来已久。从上世纪80年代率先“试水”乡村旅游,到2006年起接续举办旅发大会,再到今天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一以贯之的主线清晰而深刻:潜力产业必须做成优势产业。
观光旅游时代,以黄果树大瀑布、小七孔景区为代表的山水资源型景区凭实力出圈;休闲旅游时代,穿上跑鞋来避暑、跟着味蕾去旅行、乘着歌声游贵州成为贵州新的“打开方式”……只有善于把握行业趋势风口,才能在风采竞秀的旅游市场中赢得主动。
清凉气候、黔味小吃、地道酸汤、刺激贵漂、路边音乐会、新派茶饮……一个个传播话题,让贵州旅游更直观可感,为贵州旅游旺季更旺写就生动注解,也促使我们保持热运行下的冷思考:出圈的旅游形象来之不易,呵护好这份不易,需要各方同题共答。
真诚、互动、换位思考,是不会辜负一座城市的。从山水资源型景区的天然短板,到热潮之下涌现的供给新矛盾,可贵的旅游市场大热也是宝贵的能力水平检阅,能不能做好未雨绸缪的打算,能不能多一些“听劝”的换位思考,游客看得见,网络看得见。
贵州日报评论员 谌晗
编辑 徐然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