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8月28日消息,在近日发布的《2024年半年度报告》中,TCL中环揭示了其上半年的财务状况与业务进展。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达到了162.13亿元人民币,然而归母净利润却录得-30.64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167.53%。在核心业务领域,TCL中环的光伏单晶产能已提升至190GW,光伏材料产品的出货量约为62GW,实现了18.3%的同比增长。此外,公司在硅片市场的综合占有率达到了23.5%,稳居行业首位。
近年来,全球能源消费需求持续旺盛,推动了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然而,随着需求增速放缓,光伏行业逐渐步入过剩周期。2023年,产业链各制造环节产能快速释放,供需比进一步恶化,导致光伏产品价格加速下跌。进入2024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加剧,多环节从成本竞争逐步转向现金流竞争。至第二季度,主产业链各环节的销售价格与成本出现倒挂,净利润陷入亏损。6月底,行业已步入现金成本亏损阶段,光伏产业链业绩普遍承压。
据ITBEAR了解,2024年上半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部分企业的利润情况普遍不佳,主要受到行业整体供需失衡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冲击,产业链各环节主要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下行,短期盈利承压。多种迹象表明,当前行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期,落后产能亟待出清。尽管海外光伏装机需求增长势头强劲,全球光伏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但国内产能的进一步过剩加剧了全球产能分布失衡。在供需错配的环境下,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环境已发生根本性改变,这对企业的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工业制造能力、运营能力、全球化能力、资金能力等多方面提出了更严苛的考验。
在下行周期压力下,更多企业选择减产以避免亏损扩大。硅业分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一体化企业的开工率维持在50%-60%之间,其他企业的开工率则在50%-100%间不等。TCL中环相关负责人表示,“光伏重资产属性决定光伏企业的成本模型通常包括全成本线、现金成本线及BOM成本线。开工率的分化,使光伏行业中不同企业的成本模型出现较大差异。”各企业会根据自身所处的维度、资产规模以及战略的不同来制定不同的运营策略。
面对产能过剩的困局,产业“出海”被视为破局的关键。近年来,“逆全球化”趋势愈发显著,各国谋求能源自主可控,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和地区,针对中国光伏行业实施加征关税、限制进口和制裁名单等管制措施。因此,产业全球化已经成为中国光伏企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当前困局,率先“走出去”,推进蓝海市场布局是国内企业需牢牢把握的发展机遇,海外制造产能有望助力其实现新的增长点,穿越行业周期。
相较于光伏产业链的其他环节,晶体晶片属于资产密集、技术密集环节。TCL中环与沙特合作共建的光伏晶体晶片项目作为产业链核心环节,建设完成后将成为海外最大的上游光伏工厂。TCL中环表示,该项目是基于其领先技术及先进制造能力优势,将助力其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关键优势。
目前,光伏主产业链已进入现金成本全面亏损阶段,企业将面临现金流难以支撑持续亏损的压力,由此加速的优胜劣汰将进一步推进行业的结构调整。据TCL中环相关负责人预计,光伏行业属性决定了其下行周期不会太长,最早在今年四季度将看到光伏行业出现转折点迹象。展望未来,TCL中环在报告中表示,“公司管理层相信,本轮光伏制造产业的优胜劣汰有助于行业长期的格局优化和盈利修复。”拐点将至,光伏企业需站在市场变化的前端,根据产业链及自身情况做出动态的策略调整以迎接经营挑战,在不断加强自身相对竞争力建设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穿越行业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