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AI四小龙”变“六小虎”,大模型独角兽盈利难题何解?

时间:2024-10-15 21:02:57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催生出一批耀眼的独角兽企业。在当前的生成式AI时代,OpenAI无疑是全球最为瞩目的明星,引领着大模型的发展趋势,成为行业风向标,其估值更是高达1570亿美元,紧随字节跳动和SpaceX之后,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AI大模型初创公司。

在OpenAI的引领下,国内大模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备案的大模型数量就已突破200个。其中,百川智能、零一万物、智谱AI、MiniMax、月之暗面与阶跃星辰这六家企业,因其出色的表现被誉为大模型“六小虎”,成为国内大模型领域的璀璨明星,估值均达数十亿美元。

提及“六小虎”,不禁让人回想起昔日的“AI四小龙”——商汤、旷视、云从与依图科技。它们曾风光无限,吸引无数目光,融资一轮接一轮。然而时至今日,它们仍难以实现盈利,持续性的亏损成为其最大的争议点,也凸显了AI商业落地的艰难。

以商汤为例,作为“AI四小龙”之首,其股价曾不断攀升,市值一度突破3200亿港元。然而如今,其市值已缩水至537亿港元,较巅峰时期减少了超过2600亿港元,市值缩水八成。云从科技同样面临尴尬境地,其市值最高峰时达到460亿元,如今却仅剩115亿元,缩水七成。而旷视科技则已许久未有新动向,上市进程停滞不前。

大模型产业作为技术与资金密集型领域,不仅需要AI人才,还需要强大的AI算力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因此,大模型企业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用于购买算力设备,如英伟达的AI芯片。然而,长期的高额投入对于大模型初创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它们迫切需要将技术落地并实现盈利,以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模型公司如OpenAI等仍在亏损,但售卖算力的英伟达却赚得盆满钵满。2024财年,英伟达的净利润高达297.6亿美元。最新一财季(截至2024年7月28日)净利润为166亿美元,同比增长168%。这表明,在当前AI大模型的发展中,售卖算力成为了唯一能够赚到大钱的AI生意。

无论是科技巨头还是初创企业,发展AI大模型都离不开英伟达的高性能芯片。可以说,谁家AI大模型实力强,背后比拼的其实是拥有多少张英伟达的卡。科技巨头们如谷歌、meta等不惜投入数百亿美元购买并囤积英伟达芯片,以提升其AI能力。

然而,对于大模型初创公司来说,它们既没有科技巨头们的资金实力,又很难在AI大模型上实现营收平衡。训练千亿级、万亿级的AI大模型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用于支撑其发展。以商汤为例,其标称自己的大模型能力对标GPT-4Turbo,背后则是AI基础设施的巨大投入。

AI基础设施作为大模型能力的核心所在,需要数十亿级的资金规模来购买万卡构建大模型的AI基础设施,或者从云服务厂商手中购买算力服务。然而无论是自建AI基础设施还是购买算力服务,都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支撑。这也是决定初创大模型企业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

尽管在大模型浪潮下,初创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受到资本青睐,融资额和估值都令人瞩目。然而当前大模型价格已降至“白菜价”时代,大厂不计成本抢夺市场。同时开源大模型如Llama等也带来了竞争压力,使得初创大模型企业要想实现盈利尤为艰难。无休止的烧钱却难以盈利,最终可能会陷入尴尬境地。

总体来看,虽然AI大模型风头正盛,但在资本推波助澜下也存在巨大泡沫成份。昔日的“AI四小龙”的局面或许将成为当前“AI大模型六小虎”的一面镜子。在生成式AI这条赛道上,理想丰满但现实残酷。如何实现大模型的应用落地并促进商业化成果转化才是“六小虎”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更多热门内容
周鸿祎、赵明同台,两位大佬为何惺惺相惜?
对于周鸿祎和赵明来讲,如果能够把握好AI这样一个新的标签,不仅将会给他们所带领下的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动能,同样将会给他们的粉丝带来新的突破口。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正是有了周鸿祎和赵明对于AI的共同的认识,特…

2024-10-17

10亿成交!这家B+轮公司究竟有何魅力?
对于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以往,相比并购,行业里较为常见的退出渠道是企业通过上市的形式让背后的股东和投资人退出,在IPO阶段性收紧后,接受被并购成为一种生存与发展的途径,这也为大型药企提供了并购的机会。 在…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