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健康传播研究团队调研编制的《中国大众糖尿病认知调查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我国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仍处于较为基础的阶段,主要表现在“公众对糖尿病危害的认知明显不足”、“糖尿病高危因素识别存在盲区”、“对糖尿病治疗手段的认知较为片面”等,提升糖尿病的预防以及治疗水平面临挑战。
随着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的变迁,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也迅速增加。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截至2021年,中国20-79岁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0.6%,患病人数达到1.41亿,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1990年到2021年,中国总体糖尿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和 DALYs(伤残调整生命年)都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已经和肾病一道跃升为中国第五大死亡原因。
在已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超过一半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中国医科大学滕卫平团队通过调查全国7.59万名成年受试者发现,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3.3%的患者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其余56.7%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
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表现形式之一,而糖尿病最为严重的危害则在于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所可能衍生出的各类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病变、足部病变等。
报告调查结果发现:公众除了对体形消瘦、肾脏病变和视力下降这三项糖尿病可能引发的危害认知率尚可,对于其他类型,特别是那些死亡风险较高的危害,反而认知不足。
专家举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但只有43.0%的受访者知晓糖尿病与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由此可见,当前公众对糖尿病的危害并未形成充分的认知。
我国糖尿病易感群体相较其他群体对于糖尿病的认知率更低。报告针对“久坐和缺乏体力劳动两个人群是糖尿病易感群体”的调查显示,学生群体、上班群体作为久坐和缺乏体力活动最为明显的群体,对“久坐群体为易感群体”的认知率分别为32.25%和40.43%,对“缺乏体力劳动群体为易感群体”的认知率分别为47.74%和50.55%,四项数据均未达到及格线。作为“高风险人群”,上班族和学生党本身并未对自身可能会患有糖尿病具备足够的认知。
报告还提出,糖尿病易感人群的识别主要有两方面意义:首先,对于个体将有助于判断自身风险水平及时调整干预;其次,从社会化干预角度来讲,可以通过这些特征对身边的亲友家人进行判断,推动身边人及早干预。
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另一大挑战就是长期管理治疗。频繁的注射扎针,复杂的病程管理等,让未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望而却步,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身心俱疲。专家最后表示,只有建立在正确的疾病认知上,才能更好的管理疾病,减轻患者疾病负担,让他们获得更高质量的幸福生活。
报告总计在全国范围内回收样本2600份,其中有效样本2568份,有效样本率98.77%,并获得诺和诺德公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