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场由董明珠与小米之间的“口水战”再次将家电行业的竞争推向了风口浪尖。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董明珠提及小米因专利侵权向格力赔偿了50万元。对此,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迅速在微博上予以澄清,坚称小米空调并未涉及专利侵权,也未支付任何赔偿款。
这场风波似乎只是冰山一角,董明珠在节目中还回应了与雷军五年前那场著名的“赌约”,并强调格力在造芯片方面未从国家获取任何资金支持。然而,小米方面并未对此做出更多回应,这场本可能成为舆论焦点的“大战”在尚未全面展开时便已悄然平息。
尽管表面上董明珠显得自信满满,但频繁提及小米却不难看出其内心的在意。作为老牌空调巨头之一,格力在面对小米这一新兴势力的挑战时,显然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特别是在小米借助手机和汽车等产品矩阵布局,声势日益壮大之际,其空调等后发产品线也开始向传统领导者发起挑战。
消费者层面,小米的空调产品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购买决策。郑潮便是其中之一,他在今年夏天为自己的出租屋安装了两台小米空调。他表示,选择小米的原因除了价格实惠外,还能通过手机实时查看用电情况,这对于租房者来说非常实用。郑潮的朋友方怡则是一位资深的“米粉”,她不仅购买了小米的手机和家电,还在2021年收到了小米给第一代用户的红包反馈。她认为,小米的产品从吹风机到体脂秤再到扫地机,都既便宜又好用,因此逐渐将家中的大家电也换成了小米品牌。
消费者的选择往往基于产品的性价比和实用性。小米在确保产品价格亲民的同时,通过品牌影响力的渗透,从3C电子产品到小家电再到大家电,甚至扩展到汽车领域,逐渐建立起了稳固的受众基础。再加上雷军作为企业家IP的效应,使得“选择小米至少不是坏选择”的观念深入人心。
然而,对于传统品牌如格力来说,这一挑战却显得尤为棘手。尽管格力在技术上拥有诸多专利,但近年来其空调产品的核心技术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消费者对于空调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制冷和制热功能上,而智能空调、新风空调等新功能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并不熟悉且用不上。因此,在消费者看来,各品牌之间的核心部件差距已经不大,更多的是看谁的用料更足。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格力电器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2万件,而小米全球专利数量为4.1万件。尽管格力在空调技术专利上远远多于小米,但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截至2024年第43周,美的、格力、小米在空调线上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前三名,其中格力市占率同比下降3.01%,而小米则上升了4.31%。
董明珠显然感受到了小米带来的压力。早在今年6月,她就曾公开喊话小米,指责其空调产品存在侵权行为。然而,彼时小米并未宣传过自家空调销量第一,这一指责很快被网友扒出是源自一篇营销号2021年发布的文章。尽管如此,小米空调在行业中的分量正在逐渐加重,其销量和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不容忽视。
更为关键的是,小米的多元化战略正在取得成效。在小米手机性价比高的影响下,消费者逐渐将这一认知扩展到小米的其他产品上,包括空调。而格力虽然也在推进多元化战略,但除了空调业务外,其他业务如手机、新能源汽车等并未取得显著成果,反而使得格力对空调业务的依赖越来越重。
距离董明珠和雷军的“1块钱赌约”已经过去十年。在这十年间,小米和格力都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然而,如今的小米如日中天,借助着巨大的流量和成功的企业战略与营销手段,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格力则显得步履维艰,多元化业务大多未能成功,对空调业务的依赖反而越来越重。面对小米的强势挑战,董明珠的警觉和激烈反应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