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资本市场的两大巨头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宣布,它们的合并重组申请已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受理。这一消息标志着“国君+海通”这一史无前例的券商整合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此次合并重组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规模最大的一次“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还涉及多个业务牌照与多家境内外上市挂牌子公司,堪称上市券商整合的典范。就在合并申请受理的前一天,两家券商的境外子公司整合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香港证监会已批准国泰君安作为存续公司,成为海通证券相关境外子公司的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海通证券旗下的境外子公司海通国际,因其在市场上的亮眼表现而备受瞩目。然而,随着合并的推进,海通国际也将成为国泰君安控股子公司的一部分。这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因为国泰君安旗下同样拥有一家业务定位相近的子公司——国泰君安国际。
两家公司都持有香港6号牌照(就机构融资提供意见)和9号牌照(提供资产管理),均涉及企业融资和资产管理业务。为避免同业竞争,国泰君安在合并交易草案出炉当天,就向国泰君安国际出具了不竞争承诺函。承诺函中明确表示,国泰君安将不进行境外业务的竞争,并优先将商业机会让与国泰君安国际。
根据承诺函的内容,国泰君安将在交割后的五年内,通过合法的方式解决与国泰君安国际之间的任何竞争问题。同时,国泰君安还承诺,在获得与国泰君安国际业务构成直接或间接竞争的商业机会时,将通知并协助国泰君安国际获取该商业机会。只有在国泰君安国际董事会决定放弃该商业机会的情况下,国泰君安及其关联方才能获得该机会。
对于海通国际的未来去向,市场也充满了猜测。海通国际自2010年被海通证券收购以来,其营收规模迅速攀升,一度成为市场上的佼佼者。然而,受市场波动和自身投资策略的影响,海通国际近年来也遭遇了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在投资中资地产企业发行的高收益美元债方面,海通国际更是损失惨重。
相比之下,国泰君安国际在业绩上表现更为稳健。在2023年上半年,国泰君安国际录得了8.16亿港元的收入和1.19亿港元的净利润,而海通国际则录得了7.35亿港元的收入和7.81亿港元的净亏损。这一对比无疑加剧了市场对海通国际未来命运的担忧。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并购重组的大趋势下,海通国际也存在被国泰君安国际合并的可能。这一观点得到了国泰君安内部人士的印证,他们表示目前公司内部和外界都非常关心合并后的框架结构,以及众多子公司的合并方案。
对于海通证券而言,虽然面临着被合并的命运,但其旗下的海通国际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在香港市场上,海通国际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因此,在业务整合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双方的利益诉求、实现公司层面的利益最大化、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等都将是国泰君安需要面对的挑战。
与此同时,海通国际的未来去向也备受关注。是保留其独立地位还是并入国泰君安国际?这一问题的答案将直接影响到海通国际的员工、客户以及市场上的其他参与者。因此,在合并重组的过程中,各方都需要谨慎考虑、充分沟通,以确保合并的顺利进行和市场的稳定。
无论如何,随着“国君+海通”合并重组的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格局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不仅将影响两家券商自身的发展,还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期待这一合并能够顺利进行,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