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宇宙中,极光以其瑰丽梦幻的姿态,成为了地球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一自然现象的产生,得益于太阳风中的高能带电粒子与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地球磁场不仅为我们带来了这些美丽的自然奇观,更像一个无形的盾牌,守护着地球免受来自宇宙的侵袭。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地球的忠实伴侣——月球时,会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月球曾经也拥有自己的磁场!这一发现,源于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探测器从月球背面带回的样本的深入研究。这些珍贵的样本,为我们揭示了月球古磁场的秘密。
尽管现有的卫星观测和月表实测结果显示,月球目前已经失去了全球偶极磁场,但研究表明,在42亿至35亿年前,月球可能拥有一个相对活跃的磁场发电机。其磁场强度在高峰时期,甚至能接近现今地球磁场的水平。然而,在31亿年左右时,月球的磁场显著下降,并在之后的数亿年内逐渐减弱,最终在距今约10亿年前完全消失。
关于月球磁场发电机的持续时间,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月球发电机难以长期存在,可能仅在月球形成后的最初1至2亿年内活跃。而此前的研究数据,大多来自月球正面的样本,对于月球背面的古磁场,我们几乎一无所知。
嫦娥六号任务的成功,为我们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阿波罗撞击坑采集了人类首批月背样品。科学家对这些样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中包含的玄武岩喷发年龄约为28亿年。这些样品为我们认识月球发电机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通过对样品中毫米级玄武岩的研究,科学家提取出了玄武岩喷发时的磁场强度记录,发现其古磁场强度大约在5至20微特之间,中值约为十几个微特。这一发现与之前的认识大相径庭。此前的研究认为,在月球磁场第一次显著下降后,月球发电机可能一直处于低能量状态。然而,嫦娥六号样品的研究结果却显示,在28亿年前,月球发电机仍然相对活跃。
科学家对比了不同发电机模型的模拟结果,发现月球磁场的波动可能与基底岩浆岩模型产生的场强最为一致。然而,他们也不能排除月球进动发电机产生的贡献,以及月球内核结晶为磁场提供的辅助能量。这一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月球磁场的驱动机制可能比我们之前想象的更为复杂多样。
目前,这一研究提供了第一个月球背面的古磁场信息,为月球演化过程中长达十亿年的空窗期提供了一个关键的锚点。这些信息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月球磁场发电机的时空演化和驱动机制,进一步推动我们对月球磁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