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在低空经济领域迈出了标准化发展的重要一步。近日,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首次全体会议在市交通运输局顺利召开,会上正式发布了《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指南(V1.0)》(以下简称《指南》)。
据悉,《指南》作为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规划,旨在全面布局低空经济相关领域的标准化政策、标准制定与修订、标准国际化、实施及支撑保障工作。这一体系的构建,对于巩固低空经济基础、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指南》详细划分了低空经济标准体系的八大一级子体系,包括基础与通用、制造与准入、低空飞行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空域管理、飞行服务、场景应用以及配套与保障。这些子体系围绕行业现状、产业结构特性和参与要素特点展开,旨在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链各环节的融合发展,拓展应用场景。
尤为《指南》通过引入“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四大核心概念,为低空经济构建了一个开放、统一的基础设施支撑框架。在此框架下,《指南》以应用场景为导向,融合航空、地面交通、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等多领域标准,既满足当前行业需求,又为未来新场景、新技术的接入预留了充足空间。
近年来,深圳市高度重视低空经济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包括《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深圳市培育发展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4-2025年)》等,形成了覆盖低空产业全链条和全业态的政策体系。此次《指南》的发布,标志着深圳市在低空经济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里程碑。
目前,深圳市已涌现出众多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和相关企业,无人机配送等创新服务已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据统计,2024年深圳新增无人机货运航线94条,载货飞行超过70万架次,全市已建成低空起降设施点超过400个。未来,深圳计划到2026年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覆盖载人飞行、物流运输、社区配送及城市治理服务四大领域。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低空经济标准体系1.0等标准的发布和持续迭代升级,深圳将构建更加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低空标准体系,为低空经济的参与者提供明确指导。同时,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国际标准化专家卢海英也强调,标准化是低空经济产业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关键,未来应重点发展智慧城市、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助力中国企业通过标准化实现全球化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深圳,其他地区也在积极推动低空经济的标准化发展。例如,苏州市今年10月也发布了《苏州市低空经济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旨在通过标准化工具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而中国民航局预计,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突破3.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