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AI虽强,却永远替代不了人类?清华梁正教授深度解析

时间:2024-12-27 11:34:40来源:腾讯研究院编辑:快讯团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于这一技术的担忧与日俱增。人们不禁思考,当通用人工智能真正到来时,人类社会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在探讨这一看似遥远的问题的同时,人们正面临着诸多紧迫的现实挑战,如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生成式内容的版权争议,以及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问题。

然而,任何技术的讨论都不应仅限于技术本身,而应结合其应用的社会环境和治理规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认为,在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融合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如何扬长避短,实现人机协同共生。

为此,梁正教授参与了“AI&Society百人百问”活动,与AI技术专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等多领域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影响,旨在发掘共识与分歧,推动人工智能向“助人发展,与人为善”的方向发展。

在访谈中,梁正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在短期内放大了原有的社会问题,如隐私保护、公平性和歧视等。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定位成为关键议题。他认为,AI的设计思路并非一定是替代人类,而应是辅助人类完成那些人类不擅长或无法完成的任务。例如,在科学研究中,AI虽能提升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但无法替代人类多样化的探索和创新。

梁正还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不应过度依赖,以免丧失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他以自动驾驶技术为例,指出尽管自动驾驶出租车在技术上具有优势,但其推广仍需考虑与现有交通系统的兼容性,以及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在谈到AI治理时,梁正表示,平衡发展与治理是当前最大的挑战。他主张采取灵活的“敏捷治理”方式,根据技术发展动态调整规制措施,同时设立明确的底线。他还提到,不同国家在AI治理上存在差异,但各国应共同努力,建立国际共识,保护人类权益。

对于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梁正认为,AI将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推动教育向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然而,他也提醒,教育应强调人与机器的差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性,以免陷入机器乌托邦的陷阱。

梁正教授的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他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AI治理,通过多元视角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推动其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何在技术发展与人类福祉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

“AI&Society百人百问”活动仍在继续,期待更多专家学者的参与,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之路。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