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内商用车市场在整体销量下滑的趋势中,新能源商用车却展现出顽强的增长态势,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从年初至11月,我国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达到46.2万辆,同比增长31.1%,在商用车总销量中的占比攀升至17.2%。自8月起,新能源商用车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已连续四个月超过20%,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潜力。
证券时报记者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新能源商用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亮眼的增速,主要得益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方面,以旧换新政策的快速推进,为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电池价格的下降使得新能源商用车的售价更加亲民,同时,三电技术的不断创新也为相关车型增添了更多吸引力。
然而,尽管新能源商用车市场表现抢眼,但其市场渗透率相较于新能源乘用车仍有较大差距。业内普遍认为,商用车电动化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首购成本较高、补能基础设施不健全以及商业模式有待完善等。这些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整合多方资源,共同推动产业生态的建设。
从具体车型来看,新能源商用车中的重卡、轻卡和轻客等车型均实现了显著增长。据终端上险数据显示,2024年1至11月,我国新能源重卡销量达到6.68万辆,同比增长139%,其中11月份单月销量首次突破万辆大关;新能源轻卡销量为8.55万辆,同比增长116%;新能源轻客销量超过22万辆,同比增长约八成。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政策端和市场端共同发力的结果。
在价格方面,新能源商用车的售价已经大幅下降,与燃油车的价差逐渐缩小。一位华东地区的重卡经销商表示,去年420度电的重卡还卖70万元左右,现在已经降到了约50万元。这一变化使得新能源商用车在运营成本上更具优势,逐步受到市场的认可。据他测算,在标载情况下,电动重卡每公里成本约1.5元,而传统柴油重卡每公里成本约为2.5元。若按照年行驶里程10万公里测算,电动重卡每年可节省费用10万元。
新能源商用车的客户群体也在逐步扩大,从过去主要面向大型B端客户,逐渐下沉至C端。一位合肥瑶海区的新能源轻卡经销商表示,今年以来上门咨询的个人车主明显增多,目前月销已经能达到20到30台。这一变化表明,新能源商用车已经开始进入个人车主的视野,并逐渐形成示范和带动效应。
在技术方面,新能源商用车的技术更新迭代也在加速推进。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零部件,其性能的提升对于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主流纯电轻卡的电池容量已经从80kWh跃升至100kWh,并逐步向135kWh迈进;纯电重卡领域,大电量车型也加速面市。同时,电池循环性能的快速提升也使得新能源商用车更加耐用。
除了电池技术的进步外,商用车企也在积极从传统的“油改电”转向正向设计开发。越来越多的商用车企开始打造高度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的独立新能源平台,将新能源商用车的产品竞争力推向新的高度。这些平台的推出不仅提升了车辆的性能和效率,还降低了生产和制造成本。
然而,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除了首购成本较高和补能基础设施不健全外,电池技术及续航里程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新能源商用车续航里程普遍较短,多用于城市物流场景。而在中长距离、城际物流场景中,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氢燃料商用车虽然被认为是长途运输的最优选择,但购买和使用成本更高,且加氢站的覆盖也难以满足需求。
面对这些挑战,商用车企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车辆性能;另一方面,通过构建覆盖销售端、货源端、能源端、运营端、回收端的多维生态来拓展市场和应用场景。这些努力将有助于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全面发展和市场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