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上海科技改革成果丰硕,科研成果如何“落地生金”?

时间:2024-12-31 21:06:32来源:新华社编辑:快讯团队

在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中,科技成果转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城市的创新发展。从“钱变纸”到“纸变钱”,这一形象比喻生动描绘了科研投入与成果产出的过程,而上海正是这一过程中最为耀眼的舞台。

科技成果转化,简而言之,就是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在市场上实现商业回报。然而,这一过程并非易事,需要突破重重障碍,解决诸多难题。上海,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成功解开了束缚在科技成果身上的“细绳子”。

以张江科学城为例,这里集聚了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等众多大院大所,它们如同“源头活水”,滋养着张江这片科技创新的热土。在这里,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正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小到芯片,大到飞机,从药品到大闸蟹,从护肤品到人工智能模型,科技成果“落地生金”的故事不胜枚举。

在张江科学城的另一侧,浦江西畔的“大零号湾”同样焕发着勃勃生机。这里紧紧围绕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科创湾区”。在这里,初创企业途深智合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引领着传统产业的变革。轻点鼠标,就能得到改造蛋白质的方案,这一创新技术不仅节省了时间和资金成本,还带来了更好的效果。

途深智合的创始人王宇光,同时也是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和数学科学研究院的副教授。他坦言,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成功企业,其挑战性往往远超于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然而,在规范的机制和良好的氛围下,他和他的团队正将这一挑战变为现实。

在“大零号湾”,像途深智合这样的硬科技企业还有4000余家,其中交大系“教师圈”“校友圈”“朋友圈”科创企业占比高达60%。这些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上海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上海科技创新的东西“两翼”——张江科学城和“大零号湾”,正是成果转化如火如荼的真实写照。从上海日前举办的2024年度“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来看,获奖项目涵盖了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众多领域,这些项目不仅代表了上海科技创新的丰硕成果,更彰显了产学研合作的强大力量。

数据显示,上海的技术市场规模保持高增长态势,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上海达成技术合同50824项,成交金额高达4850.21亿元。其中,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等科研事业单位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超过180亿元,同比增长26.6%。

上海之所以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离不开其持续不断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从“星期日工程师”到“科技18条”,再到如今的《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上海始终走在改革的前沿。

其中,职务成果赋权改革是这套机制的基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探索以“完全赋权”模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大大减少了成果转化的掣肘,将科研人员从被动变为主动。同时,单列管理、尽职免责等原则的实施,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加宽松和灵活的转化环境。

上海还通过组织跨学科、跨学院联合创新研发、成立创新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与企业联合等方式,推动科研成果走出“最初一公里”。通过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和“转化门诊”等方式,帮助科研人员搭建专业团队,找到适合的转化路径和产业应用场景。

如今,在上海的许多高校院所,有得转、愿意转、积极转、帮助转的氛围正在形成。这种氛围不仅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精神,更为上海的科技成果转化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上海的成功经验表明,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政策引导、机制保障和氛围营造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科技成果“落地生金”,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