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行业近期遭遇重挫,其标志性事件便是“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的股价连续四个交易日大幅下滑,累计跌幅超过45%,市值蒸发逾180亿港元。这一剧烈的市场反应,不禁让人联想到经济学中虽无明确定义,但广泛认同的“泡沫破灭”现象——即资产价格在短时间内急剧下跌超过30%。
优必选的股价暴跌,其直接导火索是一则关于解除一致行动协议的公告,以及背后暗含的股东间意见分歧。在商场上,股东间对企业发展方向存在不同看法本是常态,但优必选作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市场关注,此次的“股东分歧”因此被放大,引发了超乎寻常的股价反应。
深入探究,优必选的股东分歧或许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市场对人形机器人概念的耐心与期待已接近极限。投资者们经历了长时间的概念炒作后,迫切希望看到实质性的商业回报和成熟的商业模式。然而,人形机器人在商业化道路上依旧步履维艰,现实与期待之间的巨大落差,让资本的热情逐渐冷却,转而变为失望与焦虑。
优必选的融资历程便是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通用人工智能的兴起和特斯拉等人形机器人新玩家的加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优必选自创立以来,也吸纳了多轮融资,包括科大讯飞系、腾讯、工商银行等知名机构的投资。然而,当资本如潮水般涌入后,股东间的分歧也随之浮现,尤其是在研发投入与商业化进程之间的平衡问题上。
业绩方面,优必选同样面临巨大压力。尽管公司在人形机器人全栈技术上有着深厚积累,推出了Walker系列等高端产品,但真正支撑起公司营收的却是教育类机器人。然而,教育类机器人的收入占比也在下滑,且高度依赖G端大客户,一旦这些客户的采购计划出现波动,公司的业务增长便可能陷入停滞。同时,最具技术含量的Walker系列机器人并未真正打开市场,营收占比有限。
财务数据显示,优必选近年来营收虽有增长,但亏损却持续扩大,四年间累计亏损接近38亿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87亿元,但归母净亏损却高达5.16亿元,每做1元业务便亏损超过1元。这种严峻的财务状况,使得优必选即便成功上市,也不得不继续奔波于资本市场,竭力吸纳更多融资。
更令人担忧的是,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商业化困境并非个例。波士顿动力这一人形机器人界的“流量担当”也遭遇了资金消耗过快、难以盈利的困境,不得不实施裁员计划。与此同时,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尽管纷纷宣称产品已触及“量产”关键节点,但高昂的成本依然是阻碍商业化进程的一大难题。
以波士顿动力的Atlas人形机器人为例,其制造成本高达约200万美元,使得商业化之路举步维艰。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虽然承载着诸多技术创新与市场期待,但制造成本也在10万美元左右的高位徘徊。国内龙头优必选的Walker系列机器人同样面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定价过高导致其难以成为公司业务的核心支柱。
尽管马斯克曾乐观预测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将迅速下降至2-3万美元之间,但在这一天真正到来之前,人形机器人行业可能还不得不继续在高成本的阴影下艰难前行。
人形机器人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除了传统玩家外,越来越多的新玩家开始涌入这一领域,试图分一杯羹。然而,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人形机器人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人形机器人行业正被泡沫破灭的阴云笼罩。优必选的股价暴跌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行业在商业化道路上的艰难挣扎。未来,人形机器人企业需要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市场竞争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才能有望打破困境,迎来真正的黄金时代。
同时,投资者们也需要保持理性,审慎看待人形机器人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前景,避免盲目跟风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