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离北京传媒圈的杭州,一位曾经的行业观察者,一口老炮,近期分享了他对于约稿brief的独特见解。他提到,自从搬到杭州后,与行业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少了,但最近的一次约稿经历却让他感慨万千。
据悉,一家北京大厂的市场部向他发出了约稿邀请,希望他能够撰写一篇关于AI搜索的文章。这份brief异常详细,不仅字数超过一千,还配备了目录和十多张配图,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写作指导。然而,正是这种详尽无遗的brief让一口老炮感到被侮辱,最终双方未能达成合作。
一口老炮在文章中坦言,他理解约稿brief在公关工作中的重要性,但这份brief的过度详细让他不禁思考:究竟买的是什么?是作者的认知还是渠道?如果仅仅是渠道,为何还要如此费心地制定brief?
他进一步指出,约稿brief的繁琐往往反映出传播团队在内容理解和组织效率上的不足。一些团队倾向于将brief作为二传手,直接转交给基层公关,导致brief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一家企业,许多公司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为了说明这一点,一口老炮举例了一个河北车企的情况。该企业的VP在开会时,只是给出了一个大方向,而总监们则直接将会议录音转交给下属,制作成brief。这种工作方式不仅浪费了中间层的管理资源,还导致brief缺乏深度和针对性,难以吸引媒体的关注。
他还提到了一些企业为了规避责任,将brief制定得过于详细,甚至变成了文章框架或缩写。这种做法虽然降低了交付变形的风险,但也扼杀了媒体的创新空间,导致稿件千篇一律,缺乏亮点。
那么,如何制定一个既有效又能激发媒体创新精神的brief呢?一口老炮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认为,对于内容导向型的媒体投放,应该充分信任媒体的认知能力。只需给出一个简洁明了的诉求和基本资料包,让媒体自行制定框架并创作文章。这种方式在电商圈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他也强调了在制定brief时要坚持传播行业的常识。业务方作为圈外人,往往缺乏专业的认知和经验,容易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时,公关人员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判断,确保稿件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他分享了一个自己常用的拆解模式:用思维导图将brief层层分解,从根到杆、枝、叶,分别由不同层级的人员负责。这种方法既保证了brief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激发了团队的协作和创新精神。
在文章的结尾处,一口老炮再次强调了约稿的核心:买的是认知,而不是渠道。如果媒体对企业业务没有深刻的认知,那么约稿的意义何在?他呼吁公关人员在选择媒体时要谨慎考虑,确保双方的合作能够产生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