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界的风云变幻中,基金经理们的决策如同在刀尖上舞蹈,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近日,2024年度的基金收益排行榜揭晓,再度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今年的收益冠军被摩根士丹利基金的雷志勇摘得,他管理的大摩数字经济基金以69.23%的收益率傲视群雄。雷志勇的投资策略显然聚焦于AI算力板块,他管理的基金在三季度末的重仓股中,包含了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多只相关领域的佼佼者,这些股票的持仓占比高达61%,显示出极高的行业集中度。
然而,与AI投资的风光无限相比,雷志勇在军工领域的投资却遭遇了滑铁卢。他管理的另一只基金——大摩万众创新,在2024年下跌了14.98%,而同期中证军工指数却上涨了8.20%。这一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对雷志勇的投资策略产生了疑问。
面对这样的业绩分化,雷志勇在接受采访时,更多地强调了AI领域的投资前景,对军工领域的亏损则避而不谈。这种“左手AI,右手军工”的双面押注策略,在基金经理中并不罕见。事实上,2024年度收益排行前六的基金经理中,就有三位出现了业绩的“一正一负”现象。
这种极端的押注型投资,不仅让基金经理的业绩分化变得极端,也让投资者对他们的能力圈和信念产生了质疑。一位FOF基金经理指出,基金经理或许是在KPI的压力下,不得不采取这种冒险的策略。但这种做法,已经违背了投资的本意。
过去的冠军基金往往难以延续辉煌。他们常常在次年出现业绩大幅下滑,这被称为“冠军魔咒”。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押注单一赛道的投资策略在业绩上的不可持续性。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不仅需要关注基金的收益率,更需要关注其投资策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国内主流的评价机构中,通常采用“风险调整收益”评价法来评估基金的表现。这种方法不仅考虑了基金的收益率,还考虑了其波动率等风险因素。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那些长期收益稳定、波动率较小的基金,或许能够更有效地规避风险、实现收益。
总的来说,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基金经理们需要保持冷静、理性的头脑,不被短期的业绩波动所迷惑;而投资者们也需要保持耐心、坚定的信念,选择那些真正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