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银行纷纷宣布对手机银行单日交易限额进行调整,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举措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同时,也给部分用户带来了不便。
据悉,桐城农商银行于1月8日发布公告,称将于1月20日对近一年无交易且单日限额超过50万元的签约个人手机银行客户,进行限额调整。调整后,这些客户的单笔和单日交易限额均将降至2000元。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也在1月6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类似通知,表示将结合客户交易情况,动态调整账户交易限额。
自2024年4月以来,江苏、浙江、山东、山西、河北、辽宁、贵州、安徽等多地的银行均发布了关于动态调整账户非柜面渠道交易限额的公告。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银行对反洗钱和反电信诈骗监管要求的积极响应。
然而,限额调整也给一些用户带来了困扰。2024年7月,“工资卡转账限额被降到500元”的话题曾一度成为热搜,反映了公众对此的关切。
针对用户的疑惑,桐城农商银行解释称,此次调整并非针对所有用户,而是针对近一年无交易、且单日限额较高的“不动户”。同时,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也强调,调整额度会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并非“一刀切”。
多名银行内部人士透露,此次限额调整主要是出于反洗钱和反电信诈骗的监管要求。非柜面渠道交易,如网银、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等,是电信诈骗中犯罪资金转移的重要途径。因此,银行通过限制转出额度、冻结银行卡等措施,切断犯罪分子的资金流,以保护用户资金安全。
那么,哪些账户更容易被限额呢?据上海市协力(贵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伟明律师介绍,一般来说,银行会根据账户交易异常、支付方式高风险或可能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等因素,将部分用户视为“高风险客户”并进行限额调整。新开卡或长期未使用的睡眠卡等特殊账户,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非柜面交易限额限制。
限额调整虽然有助于防范风险,但也给部分用户带来了不便。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吐槽自己被限额“误伤”,影响了正常资金结算需求。同时,限额的解除过程也相对繁琐,往往需要用户亲自前往线下网点办理。
对此,刘伟明建议银行应加强与用户的沟通,通过多渠道宣传非柜面转账交易限额政策,及时对相关客户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同时,银行也应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监测模型的精准性,减少“误伤”现象的发生。
某头部城商行内部人士表示,银行在调整限额时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要响应监管要求保障资金安全;另一方面也要尽量减少对正常用户的影响。他呼吁用户理解银行的苦衷,并表示银行将努力在安全和便利之间找到平衡点。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指出,银行在采取限额措施的同时,应提供更多人性化、便利性的服务。例如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下尽快帮助用户解除冻结或提升限额等。
银行限额调整是一项复杂而敏感的工作。如何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同时减少对用户的不便和影响?这将是银行未来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