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核心区域上海松江,一场卫星制造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近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文章,揭示了这里如何通过“上海星”串联起中国的卫星产业链。
位于松江的G60卫星数字工厂,以其惊人的生产效率,成为了卫星智能制造的新标杆。这座占地超过3万平方米的工厂,仅需1至1.5天就能生产出一颗卫星,是“千帆星座”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已经成功发射了三个批次的组网卫星,第四批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卫星互联网因其广覆盖、宽带化、低延时和低成本的特性,被视为地面通信的重要补充。它能够解决边远山区、海上和空中等难以覆盖地区的互联网服务问题,因此成为全球空天竞争的新热点。
上海格思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千帆星座”的卫星制造商之一,其总经理曹金站在G60卫星数字工厂门口,感慨万千。这里曾是一片空地,如今却成为了长三角首个卫星智能制造数字化“灯塔工厂”。工厂配备了先进的柔性智能化、数字孪生和云制造技术,实现了卫星制造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格思航天采用的脉动式卫星生产线,借鉴了航空工业的高效作业方式。通过端到端数字化技术,每一个工位都固定完成特定的操作流程,实现了批量化生产和数字化检验。这种生产方式改变了过去人力密集型卫星装验模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根据《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上海计划到2025年形成年产50发商业火箭、600颗商业卫星的批量化制造能力。其中,“上海星”和“上海箭”将成为重要标志,提供从卫星研制、运载发射到在轨交付与管理的链式服务模式。
作为“千帆星座”的建设和运营主体,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功发射了三批“一箭18星”的组网卫星。垣信卫星致力于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智能泛在连接能力,通过“千帆星座”的建设和运营,助力各行各业实现随时随地的互联网连接。
垣信卫星高级副总裁陆犇表示,“千帆星座”计划一期将发射648颗卫星,实现通信信号的透明转发。二期再发射648颗卫星,整体规模达到1296颗,实现通信信号的星上转发。三期则计划发射超过1.5万颗卫星,提供多元业务融合服务。到2025年,“千帆星座”将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为交通运输、智慧农业、应急救灾和低空经济等领域赋能。
除了在国内市场发力,垣信卫星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24年11月20日,垣信卫星与巴西国有通信企业TELEBRAS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计划在2026年为巴西地区提供正式的商用服务。目前,垣信卫星已经与30多个国家启动了业务洽谈,积极推动“千帆星座”在全球范围内的商业应用服务推广。
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除了卫星产业的蓬勃发展,还围绕大飞机形成了跨地域的民用航空产业链合作。九地以头部企业为引领,构建了“联盟+基地+园区+基金+平台”的跨域合作体系,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立了多个产业联盟和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在科技人才流动和专利输出等方面对长三角的支撑度已达30%,对全国的贡献度达10%。这里正逐渐展现出对标全球创新走廊的实力,成为引领区域创新、推动协调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
数据显示,2024年前10个月,G60科创走廊九地的GDP同比增长5.25%,占全国比重6.63%;实现进出口总额2.75万亿元,同比增长8.92%,占全国比重13.01%。松江区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市首位,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也位居上海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