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终岁末的繁忙总结时节,一个关于数据存储的创新故事悄然浮出水面。想象一下,存储一份文件不再需要庞大的档案室或云端空间,而是被巧妙地压缩进一小滴溶液中。这样的科幻场景,在天津中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了现实。
这家公司的“80后”负责人孙隽,带领着一群“90后”博士,在实验室里进行着一项前所未有的尝试。他们小心翼翼地移动被油包裹的溶液,通过显微镜的精密监测,对溶液中的酶进行精准操控,最终促使DNA重新排列组合,实现了信息的DNA存储。
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科研团队成功将经典名曲《茉莉花》转化为8组不同的DNA寡核苷酸序列,并以粉末的形式保存下来。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展示了DNA作为存储介质的巨大潜力,还实现了从数据编写到读取的一体化功能。孙隽团队的这一成就,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生物制造,这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技术,正以其颠覆性的魅力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它不仅能够改变物质的生产方式和路径,还能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质生产力。天津,作为最早托起生物制造这盏“阿拉丁神灯”的城市之一,已经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早在2007年,天津市就与中国科学院签署了共建协议,成立了全国首家以生物制造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十多年来,该所已经申请了1885件专利,大批成果在各地转化为生产力项目,其中包括孙隽创办的天津中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制造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天津的五大优势:顶尖创新平台的集聚、工业基础的雄厚扎实、政策支持体系的日益完善、科研体系的丰富完整以及高水平产学研人才的汇集。这些优势共同构成了天津生物制造产业的坚实基础。
然而,天津生物制造产业也曾面临过缺乏标志性企业的挑战。这一转折出现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刚峰在会议上谈到企业转型时,表示国投集团将牵头做好生物产业相关工作。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天津市投资促进局的关注,他们迅速将国投集团生物制造项目列为全年工作重点,并进行了近300天的精准高效服务。
最终,国投集团在天津正式成立了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并计划与海河产业基金等共同出资成立20亿元产业基金,专注于投资生物制造领域的创新型企业。这一举措不仅为天津生物制造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还带来了融资、场景和创新等多重发展机会。
随着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落户,天津生物制造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家链主企业的全链条投资策略,将国有资本注入到产业创新的关键节点和优势区域,打通并串联起创新链和产业链。天津工业生物所作为聚焦生物制造领域的整建制研发机构,与国投创新院的协同合作,必将在合成生物领域打造出天津样板,带动全国生物制造产业的强劲发展。
天津生物制造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得益于其独特的优势和精准的服务,更离不开行业内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创新。这盏“阿拉丁神灯”,在渤海之滨愈加明亮,照亮了生物制造产业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