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微信推出的“送礼物”功能并未如部分人所预期的那样掀起一股热潮。尽管该功能在节前已进行了一系列升级,包括允许群发礼物,但大多数用户似乎对此并不热衷,甚至在春节后的第二天,许多用户仍未意识到这一功能的存在。
然而,在平台和商家层面,“送礼物”却提前迎来了爆发。微信上线该功能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以及美团等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迅速跟进,纷纷推出了类似功能。不少商家也借此机会入驻微信小店,春节期间正常发货的商家还能通过“礼物”入口等位置获得更多的公域流量。
这一趋势反映出平台和商家对社交流量的高度重视。微信作为社交流量之母,其庞大的社交网络成为了各平台和商家争夺的焦点。对于微信自身而言,“送礼物”功能不仅是其电商业务释放社交流量优势的一个工具,更是其构建差异化电商生态连接器战略的一部分。
随着微信电商的经营逐渐呈现出统一与多元两个趋势,其在基础能力上进行整合的同时,也开放了更多的生意触点。内容、社交、搜索三个流量通路的构建,使得微信电商生态更加完善。而“送礼物”功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推出的一个针对社交通路上诸多触点进行开发的基础工具。
尽管“送礼物”功能并未在春节期间迎来爆发,但这一功能却为品牌和商家提供了一个新的增长机会。通过微信小店+小程序+服务号的组合,品牌可以在微信生态内实现统一经营。而“送礼物”功能则尝试建立起一个“送礼—分享—拓客”的链路,以送礼场景为支点,撬动商品的社交传播链。
打开微信的选礼物界面,可以看到好友们送出的各种礼物,从水果、香薰到书籍、抱枕等不一而足。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东方甄选的微信小店在春节期间通过“送礼物”功能实现了超100万的销售额,占比高达80%。
除了线上增长机会外,“送礼物”功能未来在线下也有巨大的潜力。随着用户送礼物心智的提升,礼物码可能成为打通线下需求与线上满足的有效工具。在逛景点、超市或逛街等场景中,线下扫码、线上送礼的方式有望激发出用户更多的非必要消费需求。
“送礼物”功能与推客的结合也是对微信内部社交流量的精细化经营。这一组合不仅让更多的流量节点成为带货者,还使得品牌能够通过刺激用户的送礼行为实现口碑发酵和快速传播。对于中小商家而言,这提供了一个相对不那么竞争激烈的增长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由“送礼物”送出的礼物可能会兼具内容和商品的双重价值。通过高匹配度的内容提升礼物的价值感,甚至与AR或VR结合进行礼物定制,都将使得送礼行为更加具有心意和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