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嫦娥七号探测器项目传来喜讯,其研制工作正稳步向前推进。然而,伴随这一好消息的披露,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计划也随之浮出水面,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和好奇。
据悉,中国计划在嫦娥七号任务中实现一项前所未有的壮举——让“月球旗帜”在月球表面飘扬。这一消息一出,立即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许多网友表示不解,认为在月球真空环境中实现旗帜飘扬似乎有些不切实际,甚至带有几分科幻色彩。
面对种种质疑和猜测,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天柱给出了详细解答。他介绍称,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无法依靠风力使旗帜飘扬,因此需要通过特殊技术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具体来说,嫦娥七号将搭载一个科普载荷,利用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原理,使旗帜在月球上“飘扬”起来。
据透露,这一科普载荷将在旗帜表面布置闭合回路的导线,并通入双向正反方向的电流。通过电磁场的相互作用,旗帜将能够在月球上呈现出飘扬的效果。如果计划顺利,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面在月球表面飘动的旗帜。
除了这一令人瞩目的计划外,嫦娥七号任务还承载着更为重要的科研使命。作为国际月球科研站的一部分,嫦娥七号将前往月球南极地区,寻找水冰存在的证据。这一发现对于未来的月球居住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即使在没有找到水冰的情况下,中国也已经掌握了“月壤造水”的技术。通过加热月壤至高温,可以使其中的氢与矿物铁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大量水。这一技术的突破为未来月球居住和资源利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嫦娥七号任务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意大利、俄罗斯、瑞士、泰国以及国际月球天文台协会等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科研载荷,共同开展月球科研探索。这一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标志着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目前,嫦娥七号任务的研究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中,预计将于2026年发射升空。这一任务的实施不仅将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也将为人类的月球探索事业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