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关于县城房价的坚韧表现引发了广泛关注。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各大城市的房价普遍呈现下滑趋势,至今已持续三年多,整体降幅达到30%至40%,即便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未能幸免。然而,许多网友惊讶地发现,自己所在的小县城房价却相对稳定,几乎未受大势影响。
春节期间,笔者回到位于北方的一个小县城探亲,顺便了解了当地的房价情况。确实,无论是二手房还是新房,价格都相对稳定,二手房价格大约在每平方米3000元至5000元之间,新房则在4000元至5000元左右,与几年前的价格相比并无太大变化。
那么,是什么原因支撑了县城房价的稳定呢?经过深入观察,笔者发现农村青年的结婚需求成为了关键因素。在当地农村,结婚时在县城购房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几乎成为了结婚的“刚需”。
这种刚需主要源于女方家庭的要求。如今,即使双方家庭都在农村,男方也必须在县城购置房产作为婚房,无论其学历和工作情况如何。这一观念在笔者父母那一辈还并不普遍,当时农村结婚只需将男方家的宅基地装修一番,留出新婚夫妇的住所即可。
另一方面,县城在生活便利性、教育资源、医疗服务和就业机会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定居。以笔者成长的农村为例,虽然距离县城仅20公里,但公共交通不便,半小时才有一趟班车。医疗方面,镇上只有一个近几年才修建的卫生所,仅能处理普通小病。就业机会更是匮乏,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
教育资源的流失也加剧了农村人口向县城迁移的趋势。随着出生率下降和年轻人外迁,许多农村的小学因学生人数不足而关闭,多个村的小学合并成一所。镇上中学的学生人数也大幅下降,笔者曾经的母校在笔者上学时约有1000名学生,如今据说仅剩100多人。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农村人口不断减少,而县城人口则持续增加。虽然县城总人口可能有所减少,但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县城,他们或因结婚需求、或因就业、或因子女教育而购房或租房,从而支撑了县城房价的稳定。
针对县城房价问题,笔者还咨询了人工智能助手DeepSeek。它给出了六个全面而深入的原因:县城房价起点低、以刚需为主、泡沫少、受政策影响小、没有限购政策、收入和心理预期稳定。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县城房价波动相对较小。
关于县城房价的这一现象,您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