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巨头们在能源领域的动作频频,引发了广泛关注。深圳阿里新能源公司最新申请的“一种带清扫功能的太阳能路灯”专利,就是这一趋势的最新例证。这项专利不仅结合了太阳能发电技术,还加入了自清洁功能,让人不禁猜测它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互联网大厂涉足能源领域并非一朝一夕。早在2022年,腾讯就宣布了“净零行动”,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面碳中和。为此,腾讯在数据中心屋顶安装光伏设备,建设集中式新能源电站,并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与此同时,马云实际控制的一家名为“一米八海洋科技”的公司,也在海上风电和储能等领域积极布局。
在能源领域的探索中,米哈游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这家以游戏开发闻名的公司,竟然投资了一家名为能量奇点的核聚变能源公司,并且一跃成为第二大股东。去年,能量奇点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洪荒70”,这一成果在能源领域引起了巨大轰动。
那么,互联网大厂为何纷纷加大对能源领域的投入呢?这背后有着深刻的逻辑。一方面,互联网公司作为能耗大户,面临着巨大的能源需求。随着全球绿电转型的加速,这些公司开始意识到,与其依赖外部能源采购,不如自己下场做能源,实现自产自销。腾讯在河北怀来落地的风电、光伏、储能一体化的数据中心微电网项目,就是这一思路的生动实践。目前,腾讯自建的数据中心中,绿电已经占到年度用电量的71%。
另一方面,中国绿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互联网大厂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机会。从电池技术到风电领域,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在经济性上,绿电已经具备了与火电竞争的实力。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虚拟电厂的兴起,未来绿电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互联网大厂此时加大能源布局,既是对绿电产业的支持,也是对自身节能减排社会责任的履行。
AI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能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多位AI领域领军人物已经指出,AI的天花板其实是能源。在强人工智能时代,天量算力支持将成为基本盘。因此,能源成本将成为AI终局之战最重要的变量之一。互联网大厂在能源领域的布局,无疑是在为未来的AI竞争做准备。
国产大模型在算力和数据层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DeepSeek等公司在春节期间宣布完全开源其多模态大模型,这些模型在多模态理解和文生图方面表现出色,并且具有极低的成本。这一趋势将助力中国大模型势力在AGI时代实现弯道超车。
互联网大厂在能源领域的布局并非偶然之举,而是基于深刻的行业洞察和战略考虑。随着全球绿电转型的加速和AI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公司将在能源和AI领域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而在这场竞争中,谁能够掌握更多的能源资源和技术优势,谁就将占据更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