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掀起的滔天巨浪中,DeepSeek以一种近乎奇迹的姿态,迅速占据了全球科技舞台的中心。这款由中国创业公司推出的AI应用,其光芒之耀眼,让过去一年中备受瞩目的国产大模型如Kimi、豆包、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都黯然失色。
DeepSeek的出现,不仅让国内大厂与OpenAI的差距讨论变得不再重要,更在市场上引发了关于它是否已经超越了OpenAI的热议。其开源路线的影响力之大,甚至迫使OpenAI的CEO山姆·奥尔特曼开始反思公司的开源策略,直言“我们可能站在了历史的错误一边”。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DeepSeek上线仅20天,日活跃用户就突破了2000万大关,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AI应用。与之相比,ChatGPT达到这一数字用了244天,而DeepSeek则只用了1/12的时间。20天后,DeepSeek的日活已达到2215万,是ChatGPT日活用户的41.6%,远超豆包的1695万。
这场AI风暴的猛烈程度前所未见,更令人瞩目的是,它是由一家中国创业公司主导引发的。那么,DeepSeek为何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呢?
这背后,是DeepSeek团队多年深耕AI领域的厚积薄发。DeepSeek由知名私募巨头幻方量化孕育而生,其创始人梁文锋自大学时期就笃信人工智能将改变世界,这一信念也成为了他创业以来的终极愿景。幻方量化自2015年创办以来,就一直在AI领域进行布局,从2016年第一份由深度学习生成的交易仓位上线执行,到2017年全面应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交易,再到后来成立幻方AI,幻方对AI的投入之大、之深,丝毫不亚于国内大厂。
技术上,DeepSeek一直在稳步储备;基建上,更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ChatGPT横空出世时,人们惊讶地发现,国内拥有高性能GPU芯片最多的不是人工智能公司,而是梁文锋旗下的幻方量化。这足以证明幻方对AI的投入之大。
除了深厚的积累,DeepSeek的成功还得益于其创业团队的锐气和反套路思维。与互联网大厂的AI战略依附于现有业务体系不同,DeepSeek背靠幻方,既有强大的财力支持,又有创业者敢于“从零开始”、不怕试错的勇气。这使得DeepSeek能够沿着创新的信念,一路前行。
在团队组成上,DeepSeek也摒弃了大厂常用的海外挖人、引入技术大牛的套路。其团队多由本土一些Top高校的应届毕业生组成,选人的标准一直是热爱和好奇心。这种独特的团队组成,使得DeepSeek在创新上更具活力和灵活性。
同时,DeepSeek在工作机制上也采用了反效率的“失控”模式。大厂的组织架构通常是一台精密运转的“效率机器”,但颠覆性创新的诞生往往需要反效率的“失控”。DeepSeek正做到了这一点。其团队成员可以自由地调用训练集群的卡、灵活地调用所有人,只要对方也有兴趣。这种灵活性和自由度,为DeepSeek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对于大厂为何没有做出DeepSeek的问题,DeepSeek表示,这本质上是组织惯性、商业化压力与技术路径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场由开源模型引发的技术革命,正在倒逼大厂重新思考创新逻辑。若无法跳出既有框架,其技术话语权或将进一步削弱。
DeepSeek的成功,无疑给中国AI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和启示。它证明了在创新的道路上,只要敢于突破、勇于尝试,就有可能创造出令人瞩目的奇迹。
那么,你觉得DeepSeek为什么能成功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