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线下零售“绝地反击”,电商与实体或将平分秋色?

时间:2025-02-08 11:05:14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零售行业正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其风向标正发生显著变化。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快消行业的电商市场份额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下滑,轻微减少了0.6%,而线下渠道的销售额却逆流而上,同比增长了1.8%。

春节期间,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百货零售和便利店的销售收入分别实现了5.2%和16.1%的同比增长,这一增速不仅超过了网上零售额5.8%的同比增长,还预示着线下零售正逐步收复失地。

回望过去十多年,电商的迅猛发展给线下零售实体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从2010年全国网上零售总额仅占社零总额的3.3%,到2023年这一比例跃升至32.7%,线上零售的崛起无疑重塑了零售业的格局。然而,随着电商的快速增长,线下实体零售企业却面临着关店潮的困境,全国百强零售企业的市场份额大幅缩水,从8.86%下降至4.34%。

然而,如今零售业却首次出现了短期的“攻守易势”。随着直播间里“全网最低价”承诺的动摇,以及消费者逐渐发现线下实体店同样能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线下零售开始在性价比和消费体验上与线上购物并驾齐驱。未来,线上与线下消费或将各自发挥所长,形成更加均衡的市场格局。

电商的价格优势曾是其快速崛起的关键。相较于实体店,电商平台的商品价格普遍低5%-15%,特别是在电子产品、服装和日用品等品类中,价格差异尤为显著。为了巩固低价优势,电商平台纷纷陷入“价格内卷”,以打造低价体系为竞争手段。然而,这种低价策略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如“全网比价”策略给卖家带来巨大压力,导致能够维持全网最低价的卖家寥寥无几,缺乏低价能力的卖家则面临流量减少的困境。

在电商平台的低价竞争中,中小电商卖家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不少商家通过挤压供应链来降低成本,甚至不惜以次充好。例如,江苏市场监管局曾调查发现,一些商家为了压缩成本,用边角料的“飞丝”代替羽绒,这种现象在家纺市场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线上消费的便利性也是其快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电商平台汇聚了海量商品信息,消费者可以轻松搜索并比较不同商品,大大节省了决策时间。然而,随着供给过剩和算法复杂化,消费者开始追求“极简购物”,这给商品承载数量有限的线下门店提供了更多生存空间。

近年来,不少实体零售企业表示销售出现恢复增长。贝恩凯度《2024年中国购物者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线下渠道销售额增长了1.8%,市场份额也有所增加。其中,小型业态如超市、小超市和杂货店的增速提升,而大卖场则出现下滑。这标志着更加贴近消费者、更具便利性的小业态正在逐步取代大卖场,成为零售市场的新宠。

线下折扣店的增速也快于非折扣店,分为硬折扣店和软折扣店两类。硬折扣店通过规模效应、运营效率和自有品牌提供价值,如零食很忙、奥乐齐等;软折扣店则降价出售临期产品,如好特卖、奥特莱斯等。折扣店的快速发展迎合了消费者日益谨慎和理性的消费趋势,进一步推动了线下零售的复苏。

在购物体验方面,实体购物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强的安全感。近年来,电商平台的退货率大幅上升,尤其是女装品类。据报道,2024年各电商平台女装退货率普遍增长了10%,部分店铺退货率甚至高达75%。退货的主要原因包括尺码不符、质量把控不严、图片与实物不符等。这导致商家利润空间被挤压,大量女装网店被迫关闭。

直播电商领域的争议也让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不再单纯信任某个主播或渠道,而是更多关注商品本身。线下消费的便利性、踏实的体验感以及独特的商品和服务,使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线下零售“反攻”的重要基础。

为了增强竞争力,线下实体店也在积极变革。量贩零食店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这种去掉经销商环节、从工厂直接采购的模式,以性价比高但利润空间小为特点,依靠规模效应形成更强的采购和议价能力。量贩零食店不仅价格比传统赛道低30%左右,还具备网购所缺乏的即时性消费体验。

在营销策略方面,许多品牌的线下店与线上店已实现“同步”。近年来,“双11”期间,不少品牌规定线上线下同步开展促销活动,商场也会推出自己的促销活动,部分商品的价格甚至比线上旗舰店还要便宜。整体来看,线上线下的价格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除了价格因素外,也有实体零售企业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如山姆会员店、胖东来等企业,通过提供极具性价比且独家、自营的商品,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独特的商品结构和自营能力。

为了摆脱同质化竞争,传统商超纷纷进行门店升级改造,扩大生鲜和餐饮熟食的比重。这些努力旨在打破消费者“只逛不买”的局面,为线下零售注入新的活力。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