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背面的两道壮观大峡谷,其成因竟与地球上一处自然奇观截然不同。科罗拉多大峡谷,以其深邃与辽阔闻名于世,是历经数百万年河流冲刷的杰作。然而,在遥远的月球背面,却存在着与之相似却形成于瞬息之间的峡谷。
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揭示,这一奇特景象源于约38亿年前的一次小行星撞击事件。当时,一颗直径约25公里的小行星,以惊人的5.5万公里时速,猛烈撞击月球背面南极附近,引发了一场天文级别的“地质灾害”。
研究人员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获取的高清图像和数据,结合先进的电脑模型,复原了那次撞击的震撼场景。他们发现,撞击产生的巨大能量不仅形成了一个直径达320公里的撞击盆地,还溅射出无数石块,这些石块以每秒1公里的速度横扫月球表面,最终在撞击盆地的外围,刻画出两道深邃而漫长的大峡谷。
这两道大峡谷,深达2.7至3.5公里,宽20至27公里,长度更是惊人,从270公里延伸至860公里不等。与之相比,地球上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虽同样壮丽,但其深度仅为约1.8公里,宽度在6.4至29公里之间,长度超过440公里。而月球上的这些峡谷,却是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由一次空前绝后的撞击事件迅速塑造而成。
美国大学太空研究学会的研究人员表示,这次撞击释放的能量之巨大,相当于全球现有核武能量总和的130多倍,其“暴力”与“戏剧化”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月球地质历史的神秘面纱,也为人类探索月球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线索。
这一新发现或许还能为美国的探月计划带来意外之喜。美国正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重返月球,派遣宇航员在月球南极附近登陆,并采集珍贵的月球岩石标本。而这次小行星撞击事件,可能使得原本深埋于月壤之下的远古岩石得以露出或接近月表,从而大大方便了宇航员的采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