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科技圈的残酷真相:Deepseek一夜成名 Intel却悄无声息了

时间:2025-02-09 16:58:53来源:GPLP编辑:快讯团队

作者:灰狐

2025年的春节,全球科技市场被Deepseek搅动起来,在AI时代来临的当下,成为科技圈或许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互联网时代,曾经有一个蓝色巨人创造了很多辉煌。

有人意图收购芯片巨头英特尔的消息传来,人们才不得不感叹,在科技时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掉队,这就是残酷的科技圈。

2025年1月17日,科技网站SemiAccurate报道称:有人意图收购芯片巨头英特尔(Intel),他们已耗时几个月,以证实消息的准确性。Citibank(花旗银行)的研究纪要显示:美国知名富豪马斯克(Elon Musk)很可能是潜在买家。

花旗分析师 Christopher Danely评价,“我们认为收购对英特尔来说是糟糕的结果,除非它做出战略性变化,能够聘请一位会退出商业芯片代工业务的

这一消息再次搅乱了整个半导体行业,尽管这一意向并不被看好,但丝毫不妨碍外界对此议论纷纷。

Intel这一互联网时代的半导体巨人,竟沦落到成为别人的收购对象,不免令人唏嘘。

Intel的崛起

在1968年的某一天,一位叫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的中年工程师,因不满老东家仙童半导体的激进管理方式,毅然辞去了收入颇丰的工作。

在回家途中,摩尔拜访了老同事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畅谈起了对当下工作的不满、半导体未来的新趋势以及各自还未实现的梦想。

1968年7月18日摩尔和诺伊斯拿着250万美元的风投资金,在美国加州Mountain View市成立了Moore-Noyce电子公司。

但由于在英语中“Moore Noyce”的发音与“More Noise”非常相似,会让人联想到品质有问题,于是,他们选了“Integrated Electronics”两个单词的缩写为公司名称,而且这个名字能够体现公司的主要业务方向。

自此,Intel诞生了!

1971年11月15日,Intel正式发布世界上首个商用微处理器Intel 4004。尽管以如今的眼光看,其性能颇为有限,但在当时,其运算能力足以比肩占据一整间房的计算机。

1978年,Intel推出8086处理器。三年后IBM选定英特尔8088处理器作为首款个人电脑的核心,这一决策奠定了Intel在PC时代的霸主地位。

从上世纪90年代,到新千年后的第一个十年,英特尔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从奔腾系列到酷睿系列,再到至强系列,Intel x86处理器几乎独霸全球个人PC、笔记本及服务器处理器市场,特别是在2005年为其主流微处理器引入的Tick-Tock策略,将竞争对手AMD压得完全喘不过气来。

彼时,Intel Inside是最具价值的科技商业品牌。2015年,Intel的市值已超2000亿美元,成为当之无愧的芯片之王。

帝国的陨落

正当人们认为Intel将永远统治半导体行业的时候,危机却悄然而至。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Intel并未预见到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的迅速崛起,苹果、高通等竞争对手开发的适合移动设备的低功耗芯片迅速占据市场,Intel却颗粒无收。

尽管Intel曾尝试开发出移动处理器,例如Atom系列,但其高功耗和性能不足导致市场表现不佳,并未在市场上掀起波澜。

其实,苹果公司在推出iPhone之初,曾向Intel抛出了橄榄枝,希望其能够为iPhone定制芯片。然而,Intel的时任CEO却拒绝了苹果的请求,原因竟然是苹果的出价低于预算成本。这一短视行为,让Intel彻底错过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期。

更可怕的是,Intel曾经引以为傲的芯片制程技术,也被竞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特别是在推进10nm和7nm制程上接连遇到挑战,导致新产品延期,市场信心大幅下降。

当人工智能时代的浪潮汹涌而来时,英特尔再次因为战略决策的失误,错失了在这一新兴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而这一次的剧本,竟然与前面如出一辙——对生成式AI模型短期内难以实现商业化和盈利能力的错误判断,拒绝了与OpenAI的合作。

除市场误判外,英特尔内部企业文化也发生了转变。自前CEO Paul接手以来,过度追求利润而非技术,大量的股票回购,大量的裁减技术人员,不仅间接导致Intel错失移动计算和AI计算时代,在PC和数据中心等传统市场也受到竞争对手的极大蚕食。

反观竞争对手Nvidia,早在2006年便将GPU推向超级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并在同一年推出CUDA软件平台,把显卡的边界从游戏和3D图像处理扩展到通用加速计算领域。

这个极具风险的决定,换回了Nvidia今天的辉煌。

美东时间2020年7月8日,Nvidia当日报收408.64美元,市值接近2500亿美元,首次超越Intel的2480美元,成为全美最大芯片企业。截至2025年1月17日,Nvidia的市值已达到3.37万亿美元,是Intel的36倍多。

Intel还有救吗?

拯救这个曾经的蓝色巨人绝非一蹴而就,需要Intel在技术创新、战略调整、组织变革、市场拓展等多个方面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特别是技术创新,目前Intel在微处理器制程工艺上已落后台积电、三星太多。

而归根结底,这都需要钱,而Intel现在最缺的,也正是钱。

2024年,Intel代工业务的亏损仍在持续扩大,仅上半年亏损就超过了53亿美元。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其亏损金额将达到25.5亿美元,这对Intel整体财务状况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不仅如此,近两年来,Intel的股价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2024年开始,Intel走上了断臂求生式的自救之路,时任CEO基辛格向全体员工发出一份公开信,信中公布了下一个阶段公司的转型计划,包括芯片代工业务完全独立、年前将裁员1.5万人、出售大量不动产等。

与此同时,Intel也在积极寻求外部投资以支持其业务发展。据报道,Intel与另类资产管理公司阿波罗全球管理就一笔50亿美元的投资进行了谈判。并且,Intel还根据《芯片法案》获得了高达78.7亿美元的直接资金支持。

Intel还与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携手,探索拯救其业务的方案。这些方案包括分拆其芯片设计和制造的代工厂部门、削减工厂项目以及实施并购等。

2024年9月被高通收购的传闻,曾让Intel的股价大涨,似乎带来了一丝曙光。此前博通、Arm等行业巨头也都曾被卷入与Intel收购相关的传闻之中,而今天的主角,又换成了马斯克。

如果单纯从战略角度看,Intel在CPU技术领域所拥有的深厚的积累和强大的研发实力,以及在PC和服务器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无论是高通还是马斯克,都能为其带来新的业务增长机会。

不过,这一切还都只是未知数。毕竟,收购面临着严格的反垄断审查,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反垄断机构都会对其展开调查,使交易时间延长,甚至最终无法达成。

但无论怎么讲,Intel依旧拥有者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庞大的研发团队,如果未来能够在技术创新上实现重大突破、在市场策略上更加灵活精准,依旧有望在未来的市场中重新找回自己的立足之地。

结语:

所谓“盛极而衰”,这次,Intel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最终是在自己的主营赛道中逐渐沉沦下去,还是能够逆势翻盘、浴火重生,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然而,无论如何,与时代共舞依旧是科技企业生存下来的第一要素。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