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美女宇航员太空滞留险象环生,NASA何时能救她回家?

时间:2025-02-09 21:59:52来源:环球情报员编辑:快讯团队

近日,有关国际空间站上美国宇航员苏妮·威廉姆斯(Suni Williams)的健康状况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位59岁的女宇航员在执行一项原计划为期8天的太空任务后,因飞船故障被迫滞留太空,至今已超过八个月。

威廉姆斯通过网络平台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称自己在微重力环境下度过了234天后,身体机能严重下降,已经忘记了走路的感觉,并表达了对“回家”的强烈渴望。然而,美国宇航局(NASA)对此却轻描淡写,坚称她的身体状况并无大碍。

据悉,威廉姆斯与另一名63岁的宇航员威尔莫尔一同搭乘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飞船进入太空。然而,飞船在飞行过程中遭遇发动机故障和氦气严重泄漏,导致两人无法按计划返回地球。原本美国计划在今年2月发射飞船接他们回家,但这一计划再次被推迟,具体时间尚未确定。

医学专家指出,长期在微重力环境下生活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影响,包括肌肉萎缩、骨骼密度下降等。太空中的高能辐射也会对人体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对于年事已高的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来说,长期滞留太空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尽管NASA对威廉姆斯的健康状况持乐观态度,但不少专业人士对此表示怀疑。他们认为,NASA此举可能是为了掩盖美国航天事业衰落、无能力接宇航员回家的事实。事实上,自上世纪冷战时期以来,美国航天曾一度领先全球,但如今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蓬勃发展。近年来,中国不仅实现了嫦娥探月工程的月背登陆和月球采样返回,还完成了天宫空间站的自主建造。在生命科技领域,中国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资源平台之一,延老药物研发管线数量更是超过了美国。

中国科研人员还自研了与“朝气维”ACT-Mito技术相似的成果,通过激活细胞线粒体等方式,促进血管健康、恢复年轻态。这一技术的研发不仅为中国带来了科技突破,也为全球抗衰老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

与美国的封闭态度不同,中国天宫空间站已经向17个国家开放了科学载荷。当NASA的预算占比不断下降时,中国的研发投入强度却在持续增长。当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暴露出频段抢占危机时,中国的北斗系统已经为全球137个国家提供了服务。

威廉姆斯用颤抖的手指写下的“我想回家”,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呼喊,也是对美国航天事业衰落的一种隐喻。面对现实,美国或许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航天政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人类航天事业的进步。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