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画电影领域,一部作品不仅代表了单个团队的创意与努力,有时更是整个行业协作的结晶。这一现象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业界简称《哪吒2》)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今年备受瞩目的电影佳作,《哪吒2》不仅在全球票房榜上取得了亚洲电影前所未有的高位,更超越了《战狼2》的观影人次,登顶中国影史的观影人次榜首。这份荣耀的背后,凝聚了142家企业和超4000名工作者的心血。
与前身《哪吒1》相比,《哪吒2》的制作规模几乎翻倍,参与公司数量从60余家激增至142家,其中九成以上为中国本土企业,且小型与微型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合作模式,正如导演饺子在《哪吒1》时所透露的,几乎动员了全中国的动画公司,不仅促进了影片的高效产出,更为整个动画行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与好莱坞的动画制作模式不谋而合。
影片中的角色数量激增至前作的三倍,特效镜头数量更是突破1900个,远超《哪吒1》的全片镜头总量。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团队夜以继日的耕耘。《哪吒2》片尾详细列出了联合制作、美术、数字资产、视觉制作等各类别的135家公司,其中微型企业占比44.4%,小型企业占比42.7%。这些灵活多变的小团队,为影片带来了丰富的动画风格与创新元素。
北京、成都、上海、苏州、深圳等地成为《哪吒2》幕后制作力量的主要聚集地。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影片的联合制作方之一,近日正冲刺北交所IPO,计划募资约4.88亿元。原力科技深度参与了影片的多个关键环节,包括壮观的锁链特效及虚空裂口等场景的全流程制作,展现了其在动画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
在《哪吒2》的视效制作团队中,不乏行业内的佼佼者,如浙江泥丸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华强方特(深圳)电影有限公司,前者由《姜子牙》联合导演王昕创立,后者则以《熊出没》系列闻名。同时,北京深海十月传媒有限公司也参与其中,该公司董事长田晓鹏曾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深海》的导演及编剧,为影片增添了更多艺术魅力。
面对网络上关于制作团队的不实传言,《哪吒2》的特效总监澄清,影片的核心内容主要由可可豆动画内部团队主导完成,核心主创团队均出自可可豆。由于特效工作量大,每场特效都涉及多个团队的紧密协作,从动画制作、三维资产到特效合成,每个环节都有专业团队负责,并在幕后名单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示。
《哪吒2》的成功,不仅是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的产物,更是众多小微企业共同努力的成果。这种分工明确、层层合作的制作模式,不仅确保了影片的高效制作,更推动了整个动画产业链的升级与发展。每一家参与的企业,都在这场集体创作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共同见证了中国动画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