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围绕大S(徐熙媛)离世后的一系列网络风波,终于随着多个平台的重拳出击而暂告一段落。这场风波的核心人物——张兰与汪小菲母子,因在大S逝世后继续利用相关话题进行炒作,遭到了抖音、微博、视频号等多个平台的严厉处罚。
自大S离世以来,网络上不仅涌现出大量的悼念之声,同时也夹杂着不少消费逝者、伤害逝者家属的言论。其中,“汪小菲为大S包机返台”、“汪小菲台北雨中狂奔”等话题尤为引人注目,而这些话题的背后,疑似有着张兰、汪小菲及其关联账号的推波助澜,甚至被指为张兰的直播带货引流。
面对这一连串的炒作行为,公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抖音平台率先出手,宣布对张兰、汪小菲等四个账号进行“无限期”封号处理,理由是他们借机炒作、发布谣言,违背了公序良俗和道德底线,不尊重逝者及家属,伤害了公众感情。随后,微博、视频号等平台也相继公布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据短视频统计平台的数据显示,在大S离世后的短时间内,汪小菲的账号粉丝数大幅增长了50万。然而,这一波流量的增长并未给张兰母子带来长久的红利,反而因为过度炒作而引来了平台的重罚。此次封禁不仅终结了他们的顶流网红梦,更切断了他们多年来利用大S流量牟利的财路。
回顾过去,张兰母子在俏江南失利后,便利用大S的艺人身份炒作话题,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变现流量,搭建起新的商业版图。他们的流量密码可以总结为“造梗+窥私+八卦爆料=卖货”,充分利用了部分网友的猎奇心理,享受着流量红利。
然而,这种以窥私、造谣为手段的平台流量经济模式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学者徐婧指出,张兰等人的直播间不仅具有带货功能,还具有八卦娱乐性质,恰好迎合了短视频平台对刺激感的需求。但这一吸引力链条里并不只有张兰一个操盘手,它与窥探名人的大众心理、平台的流量变现机制紧密交织在一起。
对于抖音等平台的角色,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尽管抖音在此次事件中下手最早,但仍有不少人质疑其过去为何没有对张兰、汪小菲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花儿街参考的林默就指出,抖音并非正义骑士,其平台治理的依据和公开的规则、公正的流程更为重要。此次处罚略显“率性”,可能与平台和直播主们流淌着同一条商业血脉有关。
事实上,像张兰这样的达人带货,平台可能会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因此,只要不触及红线,平台往往愿意推动流量扩张。然而,这种“基因缺陷”也导致了平台在治理相关内容时面临诸多困境。例如,直接打上谣言标签可能会自损流量,还可能惹上侵权官司。
随着张兰、汪小菲账号的被封,他们重新建立的商业版图也面临巨大的危机。麻六记作为受益于汪小菲大S婚姻的品牌,或将遭受“毁灭性”打击。其招牌产品酸辣粉的销量也将受到严重影响。据新榜预计,“张兰·俏生活”一个账号被封,张兰一年的带货销售额损失就超过1亿元。
尽管如此,张兰和汪小菲似乎并未接受这一现实。他们纷纷表态要断绝关系、提告平台等,试图写出新的剧本。然而,这些都已经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他们的这番表态更像是在抖音过往纵容之下滋生的傲娇心态而衍生的剧本。
在这场风波中,张兰、汪小菲母子无疑成为了抖音等流量平台的牺牲品。然而,这也给他们敲响了警钟:在追求流量的道路上,不能失去底线和原则。否则,最终只会让自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