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乳业与“一只酸奶牛”之间的估值补偿风波终告平息,新乳业成功收到了来自补偿义务人的全额补偿款项,总计4460.05万元。这一结果标志着双方长达一年多的争议正式落下帷幕。
回溯至四年前,新乳业高调宣布对“一只酸奶牛”实施收购,彼时现制酸奶市场正如日中天,这笔交易无疑为新乳业开辟了新的业务增长点,激发了外界的无限遐想。收购完成后,新乳业更是雄心勃勃地提出了三年内开设3000家门店,并挑战5000家的宏伟计划。
然而,现实并未如预期般顺利。受制于现制酸奶赛道的特殊经营模式以及近年来市场环境的变化,新乳业未能实现最初的扩张目标。根据业绩承诺,“一只酸奶牛”的运营主体重庆新牛瀚虹在三年内的累计净利润应不低于1.27亿元,但实际情况却远未达到预期,反而连续亏损,触发了对赌协议。
面对这一困境,新乳业在2023年11月做出了决策,将所持重庆新牛瀚虹的45%股权转让给了刘永好控制的草根知本,持股比例降至15%。随后,在同年12月,新乳业对重庆新牛瀚虹的原股东提起了仲裁申请。经过一系列法律程序,新乳业最终在2024年3月获得了仲裁裁决,成功获得了估值补偿款和业绩补偿款。
对于这一结果,新乳业方面表示,现制酸奶赛道已不再是公司的战略发展重点。事实上,近年来新乳业一直在通过并购手段迅速扩张,成功跻身百亿乳业阵营。自2001年新希望集团首次收购四川阳平乳业以来,新乳业已经历了多轮并购,逐步实现了对牧场、产能、产品、渠道和品牌的全面掌控。
尤其是在2019年成功登陆A股市场后,新乳业更是借助资本的力量,开启了新一轮的并购浪潮。通过收购福州澳牛乳业、认购现代牧业股权、并购夏进乳业母公司等举措,新乳业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乳业市场的地位。然而,随着并购的不断推进,新乳业的资产负债率也持续攀升,一度引发业内外的关注。
面对这一挑战,新乳业在2023年5月发布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提出以内生增长为主、投资并购为辅的发展策略,并计划将资产负债率降低10个百分点。这一战略调整意味着新乳业在通过并购驱动规模扩张多年后,已经将降低负债率和寻求业绩增长作为了新的发展主轴。
在新战略指引下,新乳业开始聚焦低温奶赛道,通过推出“24小时”等品牌、持续全国矩阵化布局以及依托区域品牌进行区域深耕等措施,不断提升低温产品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新乳业的低温产品对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超过50%,其中低温鲜奶和低温酸奶均保持了高个位数增长。
与此同时,新乳业还在不断优化成本结构,提升毛利率。受益于低温产品的持续拉动和成本优化的双重作用,新乳业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升了1.66个百分点。尽管营业收入略有下降,但归母净利润却实现了24.37%的显著增长。
然而,低温奶市场虽然潜力巨大、增速较高,但也面临着保质期短、销售半径受限等挑战。因此,这一赛道也被称为乳业市场的最后一战。当前,几乎所有的头部乳企都在加速布局低温奶市场,竞争态势异常激烈。其中,蒙牛旗下的每日鲜语已经占据了高端低温奶市场份额的第一名。
面对这一竞争态势,新乳业在甩掉“一只酸奶牛”这个拖油瓶后,开始轻装上阵。通过内部整合和战略调整,新乳业正全力备战低温奶市场的最后一战。未来,新乳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低温奶市场的佼佼者,让我们拭目以待。
新乳业还在不断探索新的增长点。除了做强低温鲜奶和酸奶产品外,新乳业还在依托区域品牌进行区域深耕,着力覆盖下沉市场的空白区域。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新乳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还将为其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新乳业的发展历程中,并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态势的加剧,新乳业开始更加注重内生增长和战略调整。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新乳业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和灵活应对能力,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