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假期,短剧市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热闹与挑战并存的盛况。众多网络平台纷纷设立“春节短剧”专区,推出的短剧片单总数突破了400大关,涵盖了古装、都市、爱情、奇幻等多种类型。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上新的短剧数量超过2000部,显示出市场的蓬勃活力。
去年春节,《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与《龙年大吉之衣锦还乡》的亮眼表现,让业界对今年的春节档充满期待。然而,尽管短剧数量激增,制作水平普遍提升,但预期的爆款却并未如期而至。整个春节期间,短剧付费市场的热度值维持在6000万以上,而免费短剧占比超过80%,这一成绩远低于行业的预期。
在海量短剧中,仅《夫妻的春节》《坠入春夜》《好孕攻略》等少数几部短剧稍显突出,其余大多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多平台参与加剧了市场竞争,内容同质化问题愈发严重,同时免费模式的盛行对内容制作和商业发展带来了显著影响。这一系列背景导致今年春节档短剧在舆论场上的关注度远低于预期,引发业界深思。
今年,短剧赛道迎来了首个正式春节档,鉴于该档期在影视剧领域的重要地位,各大平台纷纷加码布局。抖音采用明星阵容和精品IP改编策略,吸引不同圈层用户;红果短剧推出100余部新剧,注重题材多元化,提高分成系数并设立拉新激励;快手则选择更贴近下沉市场的内容,并尝试AI单元剧集《新世界加载中》的先导片,探索AIGC的价值。
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央视频等长视频平台,以及小红书、B站、百度、淘宝、美团、拼多多等平台也加入竞争行列,使得用户争夺更加激烈。在内容制作层面,舒畅、倪虹洁、韩童生等知名演员,以及李嘉琦、徐梦洁、邓超元等年轻偶像的加盟,提升了短剧品质与市场影响力,但制作成本也随之上涨至80-100万,行业头部公司感叹去年的顶配已成今年的标配。
春节期间,短剧服化道明显精细化、品质化,剧组人数也从30人左右增至50至60人,横店群演、工作人员供不应求。尽管业界对春节档充满期待,但节日到来后,不少从业者意识到这个档期可能并不如预期般火爆。一种观点认为,电影市场的超预期表现对短剧营销造成了一定冲击,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在于短剧本身并不适合在春节这样的节假日集中爆发。
短剧主要服务于碎片化时间,消费场景偏向日常,而在春节这样的节假日,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更合家欢的娱乐方式。短剧内容同质化问题依然严重,缺乏创新让用户感到疲劳。多平台竞争也增加了爆款出现的难度,用户分散在不同平台,短剧难以在更大舆论场中产生足够出圈的声量。然而,全民级爆款并非短剧的唯一追求,部分短剧如《好孕甜妻被钻石老公宠上天》《以爱之名》等仍取得了不错的市场表现。
回顾过去一年,短剧行业在精品化道路上不断探索,但制作精良与内容创新之间的平衡依然是个难题。随着免费模式的兴起,短剧正逐渐走向TO B商业模式,内容创作需要考虑广告商、品牌方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创作与制作的空间。如何在保持短剧特色的同时,探索出更适合的商业发展模式,是业界亟需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