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前,蔚来汽车的销售顾问李晨已经萌生了离职的念头。自去年12月底以来,他的销售业绩持续低迷,常常连续十天未能达成任何交易。
与李晨相似,理想汽车的新员工王迪也面临着巨大的销售指标压力。入职不到半年的她,发现能够轻松完成指标的月份寥寥无几,尤其是在1月份春节期间,成交变得更加困难。
作为汽车销售一线人员,李晨和王迪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感知,间接反映了其所在汽车品牌当月的销售趋势。
近期,多家车企公布了1月份的销售数据。其中,理想汽车和问界汽车在1月份遭遇了同比和环比的双重下滑。理想汽车1月交付新车29,927辆,同比下降3.97%,环比下降48.85%。问界汽车则交付了20,900辆,环比下降30.70%,同比下降36.50%。蔚来汽车在1月交付新车13,863辆(含乐道品牌),环比下滑55.48%。
然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小鹏汽车凭借3万辆的交付量脱颖而出,成为新造车企业的销量冠军,打破了理想汽车连续36周占据中国市场造车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的记录。仅仅半年前,小鹏汽车还曾因连续七个月销量未破万而被视为最危险的造车新势力品牌之一。
小鹏汽车的逆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高性价比的产品策略。一位小鹏销售人员透露,自去年下半年以来,M03和P7+两款车型成为了推动销量的主要动力。这两款车型凭借出色的性价比,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2025年1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30,350辆,同比增长268%。其中,小鹏M03连续两个月交付量超过15,000台。这款车型自去年8月上市以来,凭借其亲民的售价、高智能化和实用功能,迅速赢得了市场认可。
小鹏汽车的策略转变不仅体现在产品上,还深入到了公司的各个层面。为了降本增效,小鹏汽车在战略、组织、渠道和产品上都进行了全面改革。例如,在供应链方面,小鹏汽车强化了成本管控,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来提高效率。
在组织上,小鹏汽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据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透露,公司高管数量从2022年的12位减少到了目前的2位。他亲自参与采购、供应链和BOM成本的管控,每月召开降本会议,对各个方面进行重新梳理。
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以M03为例,小鹏汽车在春节前已经实现了月产能爬坡至2万辆的目标,上市至今累计交付超过6万辆新车。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小鹏汽车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洞察和供应链效率的提升。
随着智能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向内寻求变革。理想汽车在经历了一系列挑战后,也迅速进行了调整,包括下调交付指引、官方降价、组织架构调整和推迟纯电产品发布等。
步入2025年,价格战依然激烈。然而,经过多轮价格博弈后,车企们发现单纯依靠降价策略已经难以脱颖而出。因此,产品竞争成为了新的焦点。小鹏、理想、蔚来等车企都计划在2025年推出多款新车和改款车型,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然而,新车型的密集上市也对车企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创新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成为了车企们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蔚来汽车在推出乐道品牌后,面临着品牌定位和资源分配的难题。1月份,乐道品牌的销量虽然占到了蔚来总销量的43%,但也反映出蔚来品牌自身市场份额被进一步挤压的现状。这或许是其他品牌在新车型推出后也将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