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茶饮行业迎来了一次重大转折,曾经坚持直营十年的喜茶宣布暂时停止接受事业合伙申请,这一消息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在内部信中曾表达过希望让更多人喝到喜茶的愿景。然而,在外界看来,喜茶此次开放加盟后不久又按下暂停键,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战略调整。尤其是在奈雪上市、蜜雪冰城万店规模的压力下,喜茶的2000家直营店曾显得力不从心。
据官方数据,截至2024年6月,喜茶门店总数已突破4500家,其中加盟店占比达55%。但加盟店的表现并不如人意,闭店率持续攀升,且投诉量激增,主要涉及产品标准不统一、食品安全问题以及服务态度差等。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品牌形象,也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喜茶选择暂时停止接受事业合伙申请,并明确表示不以低价取胜。这一决定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基于多重压力下的深思熟虑。从产品端、空间端到供应链端,喜茶都在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升级,以切割加盟模式带来的风险。
在产品端,直营店推出了超级植物茶系列,重新聚焦“灵感之茶”定位;在空间端,新开50家第三代门店,采用模块化设计降低单店成本,并增设茶文化体验区;在供应链端,投资10亿元扩建无锡智慧工厂,提高核心原料自供率,以解决加盟商私下采购非标原料的问题。
此次暂停加盟,也被视为喜茶对直营与加盟两种商业模式的一次价值重估。直营模式虽然能够保证品控和品牌溢价,但扩张速度慢、成本高、盈利难;而加盟模式虽然能够快速扩大规模,但管理难度大,容易出现各类失控问题。喜茶似乎在寻找一种平衡,既能够保持品牌的高品质,又能够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
有观点认为,喜茶未来可能会采用“直营+特许经营”的混合模式。在核心商圈保留直营店作为品牌旗舰和研发试验田,同时在下沉市场引入战略型加盟商,并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严格管控。这一模式既能够发挥直营的优势,又能够借助加盟的力量实现快速扩张。
喜茶的这一系列举措,无疑是在新茶饮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背景下的一次重要尝试。随着流量红利消退、资本回归理性,新茶饮品牌需要在保持品牌调性和追求规模之间找到平衡点。而喜茶的选择,或许能够为其他品牌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新茶饮行业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开店速度升级为系统战,涉及供应链、数字化、组织力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较量。喜茶能否通过此次战略调整实现重生,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只有不断进化的组织能力。喜茶的故事,只是新茶饮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这个行业还将迎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而能够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品牌,必然是那些能够不断创新、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