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鄞州区的一个寒冷冬日,杉杉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周婷孤独地走出法院,面对媒体的追问,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杉杉走到这一步,我也感到非常遗憾,我真的已经竭尽全力了。”这句话,标志着这位41岁的前电视台财经主播,在丈夫、传奇浙商郑永刚离世647天后,终于从前妻之子手中夺回了杉杉的控制权。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仅仅两个月后,杉杉股份的控股公司杉杉集团就收到了法院的通知书,因无力偿还债务,多个银行已联合申请对其进行重整。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外界震惊不已。
回顾杉杉股份的历史,其发展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杉杉股份的前身是1989年成立的宁波甬港服装厂,曾一度因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郑永刚临危受命,凭借敏锐的商业头脑和魄力,借款3万元在央视投放广告,那句“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的广告语,让杉杉迅速成为全国知名的服装品牌。随后,杉杉在郑永刚的带领下,不仅成功上市,还逐渐转型,涉足锂电池材料和偏光片等领域,成为行业巨头。
然而,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杉杉股份在涉足多个领域后,虽然抓住了负极材料和偏光片这样的“大鱼”,但也因“广撒网”式的扩张,导致现金流长期紧张。近十年来,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多次为负,造血能力远不及支出速度。
郑永刚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隐患。在2020年的年报中,杉杉股份首次提出“持续推进非核心业务的剥离”,并将核心业务聚焦于锂电池材料业务和偏光片业务。然而,郑永刚的突然离世,让杉杉失去了面对危机的弹性。随后,杉杉股份内部爆发了关于实控权的争夺战,历时数月,最终以周婷成为一把手而告终。
尽管周婷和郑永刚的儿子郑驹在“宫斗”中达成了暂时和解,但杉杉股份的经营困境并未因此得到缓解。2024年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在扣除核心业务利润后,整体净利润将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参股企业的亏损、资产减值以及财务费用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这一结果。
杉杉股份在主营业务的发展上也出现了停滞。负极材料行业产能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偏光片业务也面临需求端的萎缩。这两个重资产、高负债的产业,给杉杉股份带来了巨大的负债压力。截至2024年9月,公司的总资产虽达到475.76亿元,但总负债也高达246.18亿元,资金缺口压力大。
更为严重的是,杉杉股份还长期被控股公司占用现金流。从2022年1月到2024年4月,杉杉控股通过多种方式累计占用公司资金17.88亿元。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杉杉股份的利益,也对公开市场投资者造成了不公平。
杉杉股份的股价也反映了市场的担忧。从20元左右跌至目前的7元左右,投资者在默默用脚投票,表达对公司经营困境的不满。
杉杉股份的多元化经营之路,是中国商业环境中许多企业都面临的选择与压力。然而,受限于管理能力和生产资料的局限,能够成功驾驭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并不多。杉杉股份虽然早早入局电池材料领域,但最终仍未能发展成行业巨头,反而陷入了经营困顿。这一教训,值得所有企业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