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自上映以来,票房表现势如破竹,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10日9时,上映仅13天,其票房已高达81.3亿元。这部影片在上映第九天时便超越了《长津湖》,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宝座。更令人瞩目的是,上映11天后,《哪吒2》票房(含预售)突破80亿大关,成为全球影史上第39部票房超过80亿人民币的影片,且打破了好莱坞影片在80亿票房俱乐部的垄断地位。鉴于该片尚未在海外正式上映,这一成绩再度刷新了单一市场票房冠军的记录。
票务平台AI早前预测,《哪吒2》的最终票房有望冲击95亿元。若此预测成真,导演饺子(杨宇)不仅将凭借该片成为中国最赚钱的动画导演之一,还可能获得个人职业生涯中的一大笔收益。据界面新闻报道及媒体测算,若票房达到95亿元,饺子个人至少能从《哪吒2》中获得1.35亿元的净利润分成。而《哪吒1》的50亿票房成绩,也曾让饺子导演分得约1亿元的收益。
那么,如此庞大的票房收入究竟流向了何方?根据界面新闻报道的票务平台测算,若最终票房为95亿元,在扣除相关税费和专项资金后,电影的分账票房约为85亿元。其中,全国1.33万家影院将首先瓜分约52.27%的利润。影院作为电影产业链的前端,承载着房租、水电等巨额支出,分走较大比例的利润实属合理。
片方则获得约39.43%的分账比例,可分得约33亿元。扣除制作和宣发成本后,片方的净利润约为27亿元。据蓝鲸新闻获悉的业内消息,导演通常能从片方的净利润中获得5%至10%的分成。按此计算,饺子导演至少能获得约1.35亿元的收入。饺子的收益还可能涵盖公司股权分红、衍生品销售以及网络版权等多个方面。《哪吒2》共有5家出品公司,其中3家为光线传媒关联公司,另外2家则由饺子持股。光线传媒预计可分得约20亿元收益,而饺子持股的两家公司则可获得约13亿元的收入。
饺子导演的非科班出身背景,在影视圈中显得尤为特别。他本名杨宇,来自四川泸州,自幼对动画充满热情。尽管在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就读期间,他一度梦想成为漫画家,但最终选择弃医从艺,历经三年八个月的啃老生活,独立完成了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这部16分钟的短片凭借独特的视觉风格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国内外多个奖项,为饺子赢得了业界的初步认可。
在2014年,光线传媒进军原创动漫领域,成立了彩条屋。彩条屋的创始人易巧在寻找动画导演时,想起了五年前的杨宇,并亲自邀请他制作一部长篇动画作品。这一机遇让杨宇终于有机会实现他一直以来的原创动画电影梦想。经过几年的筹备和制作,《哪吒1》在2019年上映,凭借50亿的票房奇迹,让“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响彻互联网。
《哪吒2》的制作规模更加庞大,团队人数达到4000人,特效镜头多达1900个,耗时五年完成。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导演饺子的极致追求。例如,开场“陈塘关大战”中的上万条锁链特效,就曾让特效团队几乎崩溃,但饺子坚持不改,最终呈现出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影片中的黑眼圈哪吒形象,也反映了团队加班的常态。
影片中申公豹变身豹子头的特效镜头,虽然只有短短几秒钟,但背后却经历了特效师长达两个月的反复修改。这位特效师在几乎崩溃后选择跳槽,却意外地发现新公司的项目仍然是“哪吒外包,申公豹变身”。最终,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完成这个镜头。这一故事不仅体现了饺子对作品的极致追求,也展示了动画制作背后的艰辛与不易。
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饺子表示:“我也发现以往我们所仰望的那些大山,其实也是‘死磕’出来的。天下之事都不新鲜,所有难做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所以,我们只能慢慢死磕吧。”正是这种匠人精神,让《哪吒2》取得了如此辉煌的票房成绩,也让饺子导演成为了国漫崛起的重要推手。
业内人士对饺子导演的评价普遍较高,认为他的两部作品不仅为市场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坚持匠心的成果,对国漫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种精神不仅激励了无数动画从业者,也为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