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领域的明星企业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纵目科技”)近期陷入舆论漩涡,疑似面临经营困境。
近日,有报道称纵目科技行政人员在钉钉群内发布通知,称公司将于2月8日下午6点后断电并封楼,要求员工在此之前取走个人物品或办理离职手续。然而,当中国经营报记者于当日下午抵达纵目科技位于浦东新区的科贤园办公大楼时,园区物业工作人员对此予以否认,表示员工仍可凭工作证进入大楼拿取私人物品或办理离职。
据悉,早在1月26日,纵目科技就已召开全员会议,CEO唐锐在会上向员工通报了公司的艰难现状,并建议员工离职自行缴纳社保。唐锐透露,公司正与一家宁波上市公司洽谈业务并购事宜,但收购方需春节后1至2个月才能完成尽调与资产评估。同时,公司有意出售智能驾驶泊车业务,而保留移动充电机器人业务。
一位自动驾驶赛道的一级市场人士感慨道,纵目科技的现状反映了智能驾驶供应商的普遍困境。技术演进速度之快,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再次印证了自动驾驶Tier 1的艰难处境。
事实上,这并非纵目科技首次曝出经营问题。2024年11月,公司先是宣布将工资发放日期延期至每月25日,随后便进入“欠薪模式”。彼时,纵目科技提出临时方案,税后月薪1万元以下的员工全额发放,1万元以上的员工则按税后1万元封顶发放,剩余部分待融资到位后补发。同时,2023年的绩效奖金因公司经营绩效未达标且严重亏损而被取消,2024年的13薪也暂缓发放。
然而,情况并未好转。2024年12月24日,纵目科技再次通过全员邮件通告,称公司在“运营低功耗模式”下,将对员工薪酬发放及工资条进行优化调整。到了2025年1月23日,纵目科技召开全员线下会议,据内部员工透露,唐锐在会上表示春节前融资将到账,并承诺发放所有欠薪。但直到春节放假结束,员工们仍未收到工资,唐锐在钉钉群中也开始“已读不回”。
一位纵目科技的员工梁凯(化名)表示,由于唐锐滞留国外和管理层全部离职等原因,公司年后基本处于停摆状态,所有在职员工无法正常办理离职和社保等事项。目前,员工们只能采取自救性质的离职申请等措施,尽可能降低不利影响。
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商,业务涵盖自动驾驶领域的多个层面。公司曾为50款车型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在ADAS市场、自动泊车解决方案市场等都占据一定份额,并与理想、长安、岚图等头部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资本市场,纵目科技同样备受瞩目。招股书显示,从2015年至2023年,纵目科技已完成了从A轮到E轮的数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22亿元,估值超过90亿元。纵目科技还是小米进军汽车领域后首批投资的企业之一。
然而,尽管融资不断,纵目科技却多次冲刺IPO未果。2017年在新三板挂牌后不久便摘牌,2022年转战科创板又在2023年撤回申请,2024年港交所IPO也以失败告终。对于IPO失利的原因,离职员工吴宇(化名)分析认为,这与公司的造血能力密切相关。纵目科技在拓展新业务时,对现金流造成了巨大影响,尤其是机器人业务倾注了大量资源,但带来的营收却非常有限。
转型迟缓、战略失策也被认为是纵目科技近年来在智能驾驶领域屡屡失掉订单、经营艰难的重要原因。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智驾路线几乎一年一变,这对自动驾驶供应商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纵目科技虽然也曾尝试突围,如推出低速全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FlashBot闪电宝,但市场反应冷淡,主业也因此失血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