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硅料市场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步入2025年,多家硅料企业相继宣布减产计划,并上调了出货报价,然而,市场的成交均价却依然保持平稳。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数据,多晶硅企业目前并未出现大规模的签约行为,市场价格因此得以维持稳定。具体来看,n型复投料的成交价格区间为每吨3.90万元至4.50万元,平均成交价为4.17万元;n型颗粒硅的成交价格区间则为每吨3.80万元至4.10万元,平均成交价为3.90万元;而p型多晶硅的成交价格区间则在每吨3.20万元至3.60万元之间,平均成交价为3.40万元。
尽管成交均价看似稳定,但实际上,硅料企业在谈判中的议价能力明显增强,不再轻易降价出货。一位硅片企业的市场负责人透露,虽然实际交易中的价格有所波动,但整体均价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与此同时,光伏组件企业的市场负责人也分享了他们的观察。他表示,许多硅片企业在去年硅料价格大幅下跌时囤积了大量低价货源。春节过后,随着各企业逐步复工复产,硅料企业的采购意愿却并未随之增强,他们不愿以更高的价格采购硅料。
硅业协会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虽然硅料库存已经从上游向下游转移,但整体存量仍然较大。因此,该环节的价格修复还需要时间来消化库存。
然而,这位组件企业的市场负责人还指出,硅料价格的上涨不仅仅取决于供需关系,还需要中端硅料产品与后端组件产品价格的拉动。目前,部分硅片、组件的出货价格已经出现了小幅上涨的趋势。如果能够长期保持这种上涨态势,那么前端的硅料价格也有望得到提升。
据InfoLink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182-183.75毫米尺寸的单晶N型硅片的交易均价为每片1.18元,较年初上涨了12.38%;而182*210毫米尺寸的单晶N型硅片的交易均价则为每片1.35元,较年初上涨了20.54%。
在组件环节,国内“低价”中标的现象依然存在。以内蒙古能源集团3.5GW组件招标结果为例,中标价格大多低于每瓦0.7元,最低中标价更是低至每瓦0.661元,这一价格低于光伏协会给出的组件最低报价标准。
相比之下,欧洲光伏组件市场价格已经有所提升。据欧洲光伏产品在线交易平台Search4Solar的数据显示,近期欧洲光伏组件价格在经历了数月的下跌后首次出现反弹,涨幅超过20%。InfoLink分析认为,这是由于欧洲市场前期的低价订单已经交付完毕,现货市场价格逐渐回稳,并有望继续保持上涨趋势。涨幅的大小将取决于终端市场的接受程度。
对于国内组件企业来说,欧洲市场的这一变化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毕竟,欧洲是国内光伏出口的最大海外市场。然而,目前各大厂商对于组件价格走势的判断却存在分歧。部分厂商考虑到硅片、电池片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节后组件出货报价也相应提升了约每瓦0.01元;而部分头部企业由于产能和库存大于出货量,节后报价则下调了每瓦0.01至0.05元不等。
尽管存在这些分歧和不确定性,但硅业分会仍然认为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二季度初需求的刺激,组件价格有望上涨,进而带动硅片、硅料价格的提升。同时,绝大多数在产企业都在积极履行行业自律的约定,上游多晶硅的供需关系也在逐步向平衡过渡。这将极大程度地缓解库存压力,预计多晶硅价格在上半年仍将保持长期向好的趋势。
国泰君安期货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在2025年一季度,由于库存减少和需求拉动,价格预计将保持稳定;而进入二季度后,随着库存的进一步减少和需求的增加,价格有望迎来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