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科技行业的四大巨头——亚马逊、微软、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meta,在资本支出(CAPEX)上的花费突破了2400亿美元大关。根据这些公司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发布的新指引,2025年的这一数字预计将跃升至3200亿美元以上。这一趋势显示出,科技巨头们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资于AI基础设施。
自2023年第二季度起,微软、meta、亚马逊和谷歌的资本支出便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若以“资本密集度”(即资本支出占营收的比重)为衡量标准,2024年这四家公司的资本支出占其总营收的比例高达17.2%,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上一轮能源公司资本支出的高峰时期。在2012年至2016年间,由于油价持续上涨,石油巨头们曾将收入的10.2%用于巨额资本支出,以提高产能。
科技巨头们对于AI基建的投入并未减缓,反而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在探究这些公司资本支出的去向时,以下几个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首先,这些资金究竟流向了何处?答案主要集中在AI基建上,包括采购AI芯片、服务器、网络及存储设备,以及租赁土地建设数据中心等。这些投资构成了科技巨头们典型的重资产生意。它们还投资于软件与内容生态的升级维护,采取“软硬结合”的策略,以应对AI接入后的应用更新需求。
以马斯克为例,他在2024年7月宣布,仅用122天时间就将一个家电厂房改造为拥有10万张H100芯片的AI训练超级集群Colossus。这一壮举不仅展示了科技巨头们在AI基建上的投入力度,也反映了AI领域竞争的激烈程度。
高盛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经理指出,云厂商近50%的资本支出都用于购买英伟达芯片。市场研究咨询机构的数据也显示,英伟达旗舰产品Hopper芯片的最大买家仍是科技大厂。微软、meta等公司在数据中心容量上的支出巨大,这从全球数据中心建设的跟踪数据中得到了印证。
尽管科技巨头们在资本支出上毫不吝啬,但它们并非盲目大手笔。这些公司都拥有高现金流和稳健的资产负债表,能够在保证利润率的同时进行合理规划。它们通过自研芯片、延长服务器折旧周期以及与能源公司合作等手段,提升算力利用率,以更经济的方式推进AI基建。
在四大巨头中,meta的支出增长最为激进,其资本支出在过去十年里增长了近20倍。meta计划将2025年的资本支出提高到600亿至650亿美元,以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这种激进的投资策略与其业务模式和战略转变密切相关。meta的核心业务是围绕社交流量的广告业务,尤其是与VR相关的Reality Labs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利用AI提升用户规模和广告主的效率成为meta的关键任务。
相比之下,微软、谷歌和亚马逊在资本支出上则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微软和谷歌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而亚马逊则是在2024年第二季度开始明显加速。亚马逊AWS在云计算市场长期保持领先地位,但在AI大模型浪潮中并未迅速抓住先发优势。因此,亚马逊的资本支出分配策略以内部开发为主,包括与自研芯片相关的投资。
科技巨头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大举支出引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些质疑者认为,AI军备竞赛可能变成一场代价高昂的豪赌,尤其是当更便宜、高效的训练和运行模型方法出现时。然而,另一些声音则站在中长期视角,认为AI进入新的探索阶段仍然需要新的算力投入。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重提“杰文斯悖论”,指出当AI的使用效率提升时,人们对AI的需求将继续上升。
面对市场的质疑和期待,科技巨头们陷入了矛盾之中。一方面,它们需要满足贪婪又恐慌的市场预期;另一方面,为了保持领先不下AI牌桌,它们不得不继续高强度投资。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强调,对谷歌而言,在AI领域投资不足的风险远远大于过度投资的风险。然而,这种高强度的资本支出不会一直持续。持续高额的资本支出势必会影响利润,同时科技公司高管也在最新财报电话会议上给出了供应链限制将逐渐缓解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