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兼全国人大代表——孙东明,正以其深厚的科研功底和对国家科技发展的深切关怀,引领着新的突破。他不仅在半导体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更在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过去一年,孙东明的足迹遍布全国,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他深入调研了20多家企业,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在辽宁沈阳的一家精细化工企业,他看到了科技创新的活力与潜力。这家拥有600多名员工,其中三分之一为科研人员的民营企业,正是他心中理想的科技创新生力军。
面对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孙东明带着一份沉甸甸的建议。他关注到,尽管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的政策,但实际操作中,不少拥有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仍因财务、资金配套等原因,难以顺利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沈阳浩博集团有限公司的技术部长刘洋坦言,他们企业在申报项目时,常因产值规模较小而被财务专家忽视。而即便项目申请成功,配套资金的压力也让企业难以承受。例如,申请一个300万元的项目,往往需要企业自筹近1000万元的配套资金,这对于多数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孙东明经过深入调研和思考,提出了关于优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准入机制、调整资金支持方式、完善评价体系以及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具体建议。他希望通过这些建议,能够让更多具有科技创新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来。
孙东明深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的责任不仅在于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更在于全面了解科技界和科技工作者的现状与期盼,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他的专业视角和执着精神,在跟随他调研走访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孙东明看来,国家的科技资金应当用在刀刃上,真正促进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推动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来,共同为国家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