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春节,AI大模型DeepSeek如同一颗新星,迅速吸引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这款AI产品不仅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更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其强大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在考公群体中引发了热烈反响。
考公族们发现,DeepSeek不仅能答疑解惑、进行文学创作,甚至还能参与玄学讨论,一时间,用AI算命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然而,DeepSeek的作用远不止于此,许多考生开始利用这款AI大模型来制定备考计划、疏导心理压力,甚至寻求面试文稿的帮助。AI大模型成为了他们备考路上的得力助手,被亲切地称为“DS老师”。
大学生大金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对人工智能领域一直充满兴趣,早在DeepSeek走红之前,他就已经接触过豆包、文心一言等AI产品,并用它们辅助完成了多门课程作业。决定考公后,面对高昂的培训费用,他选择了自学,而AI大模型则成为了他的备考神器。尽管AI的答案并非百分之百准确,但大金认为,这已经足够帮助他降低学习成本。
同样,在职考公的小玥也在DeepSeek的帮助下,极大地提高了备考效率。她利用AI整理热点素材和生成面试逐字稿,原本需要一整晚的工作量,现在只需20分钟就能完成。DeepSeek的火爆,让越来越多的考公人看到了AI的潜力,他们开始积极拥抱这一新技术。
不仅如此,公考机构们也敏锐地察觉到了AI带来的变革。中公教育、华图教育、粉笔科技等公考巨头纷纷加大了对AI技术的投入与应用。粉笔科技董事会主席张小龙甚至表示,粉笔对AI的投入并非跟风,而是在ChatGPT问世之前,公司就已经拥有了一支高水平的人工智能算法团队。
这些公考机构推出的AI产品主要集中在讲课、答疑和面试点评等方面。例如,中公教育推出了由虚拟数字讲师授课的AI数智系统班,华图教育则推出了人工与AI相结合的面试母题班。粉笔科技更是在APP内上线了AI教师大模型和AI面试点评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备考体验。
然而,AI并非万能的。许多考生在使用AI产品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DeepSeek时常出现“服务繁忙”的情况,数据库似乎未能及时更新最新内容,涉及敏感话题时也无法显示相关内容。豆包生成内容的水平也不稳定,对指令的依赖性很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考生们开始尝试同时使用多款AI产品,通过对比筛选,形成最终的答案。
尽管AI产品存在一些问题,但考生们并未因此放弃使用。相反,他们更加坚定了利用AI备考的决心。对于公考机构来说,AI更是被视为拯救行业的救命稻草。近年来,公考行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协议班的“不过包赔”模式,对机构的现金流提出了更高要求。当疫情影响了线下培训业务时,这一模式带来的压力更是雪上加霜。
中公教育在2021年末下架了所有全退产品,但受到退费周期等因素的影响,这一举措并未能立即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中公教育的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市值也一落千丈。华图教育和粉笔科技虽然逐渐走出疫情影响,但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AI带来的新希望无疑让公考机构们看到了转机。然而,AI对公考机构运营状况的改善目前还主要体现在降低成本上。对于学员体验的提升尚不明显。例如,粉笔科技推出的AI面试点评功能虽然得到了不少好评,但价格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AI只能衡量标准化指标,无法真正判断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气质,这也是AI在公考面试中的一大局限。
尽管如此,公考机构们仍在积极尝试和探索。他们希望通过不断优化AI产品和技术,提高学员的备考效率和通过率。同时,他们也在努力寻找与AI共生的新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对于考公人来说,AI或许不是备考的全部。但对于公考机构来说,AI已经成为他们借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或许将看到更多AI与公考相结合的新场景和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