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了2025年2月20日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数据显示,1年期LPR维持在3.1%,而5年期以上LPR则保持在3.6%,这一利率水平将持续至下一次LPR发布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期限的LPR已经连续四个月保持稳定,未做任何调整。
此次LPR保持稳定背后有多重考量。首先,全球经济形势依旧充满不确定性,外部环境的复杂性要求货币政策必须更为谨慎。例如,美联储降息步伐的放缓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了一定压力,这使得中国人民银行在调整LPR时需要权衡汇率稳定和利率调整之间的平衡。
其次,商业银行的息差压力也成为影响LPR调整的重要因素。当前,不少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持续受到挤压,部分银行的净息差甚至已经低于1.5%。若进一步下调LPR,可能会进一步压缩银行的盈利空间,对其稳健运营构成威胁。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在调整LPR时必须充分考虑银行的承受能力。
优化市场利率传导机制也是当前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尽管市场利率已经处于低位,但继续下调LPR的边际效应可能会减弱。中国人民银行希望通过改进利率传导机制,使市场利率与LPR之间的联动更为顺畅,而非仅仅依赖LPR的调整来推动市场利率下行。
分析人士指出,年初以来,政策利率及LPR报价保持不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去年三季度末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了楼市回暖和经济景气度上升。2024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5.4%,较上季度加快了0.8个百分点。进入2025年,居民消费整体走势平稳,1月的信贷、社融等金融数据表现强劲,加之年初两个月的主要宏观数据要等到3月合并公布,当前正处于政策观察期。
尽管LPR连续四个月未做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将停滞不前。2025年,货币政策的整体基调依然是“适度宽松”,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运用多种工具调节市场流动性,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复苏。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适时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近期表示,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分析机构指出,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报告来看,2025年货币宽松仍有空间,只是在节奏上需要兼顾汇率稳定。
在物价水平偏低、外部经贸环境变数加大以及房地产市场仍需进一步巩固的背景下,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可能会继续实施有力度的降息措施,届时将引导LPR报价相应下调。不排除通过较大幅度下调5年期以上LPR报价等方式,继续对居民房贷实施较大力度的定向降息,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复苏。
为了缓解因LPR下调可能给银行净息差带来的压力,可以采取适当降低存款利率和加快银行资本补充等措施。分析人士强调,即使美联储调整降息步伐或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这些因素也不会实质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决心。人民币汇率的表现已经多次证明,真正决定人民币价值的主要是经济基本面,而非中美之间的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