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餐饮巨头海底捞:业绩新高却遭资本冷落,何时能重拾估值之光?

时间:2025-02-24 10:37:18来源:侃见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消费行业的“突围”路径正在悄然转变,茶饮品牌与餐饮巨头们纷纷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的最新动态。

茶饮市场呈现出一种收缩与上市并行的趋势。茶百道和古铭等品牌,在成功上市后获得了市场的积极反馈和较高估值。这些品牌选择暂停扩张和加盟,转而专注于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稳定现有业务。这一策略似乎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更为奏效。

然而,对于已经上市的消费企业,如奈雪的茶、海底捞和九毛九等,它们的道路则显得更为坎坷。尽管这些企业努力维持业绩,但市场估值却迟迟未能恢复。特别是海底捞,尽管其业绩不断创新高,但估值却遭遇“滑铁卢”,在港股市场表现尤为明显。这种“偏见”反映了市场对于大消费行业前景的某种担忧。

从海底捞的财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其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2024年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收214.91亿元,净利润为20.38亿元。这些数据表明,海底捞的业绩是可持续的,稳定性较高。然而,市场的反应却与之相反,海底捞的股价并未因业绩的提升而显著上涨。

同样,九毛九也面临类似的困境。尽管其营收和净利润同样创下历史新高,但股价却大幅下跌。2024年,九毛九的股价跌幅超过42%,年内跌幅也超过10%。这些现象表明,消费行业的困境并非完全源自行业内部,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扩张一直是其天然属性。然而,盲目扩张往往会带来沉重的代价。海底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上市后,海底捞开启了大规模扩张计划,但很快就因市场反应不佳而付出惨重代价。市值大幅缩水,张勇也不得不承认盲目开店的错误,并迅速做出调整。

新任CEO杨利娟上任后,海底捞开始收缩战线,实施“啄木鸟”计划。这一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海底捞的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然而,尽管业绩恢复,海底捞的股价却未能回到高位。创始人张勇的身价也大幅缩水,从2020年的1950亿元降至2024年的540亿元。

餐饮行业的内卷现象日益严重,资本试图通过复制互联网“烧钱扩张”的模式来做餐饮,但结果并不理想。同质化竞争加剧,实体门店边际成本增加,企业上市难度加大。这些因素共同导致资本加速撤离,消费行业估值被打到冰点。

为了应对内卷现象,餐饮巨头们开始集体反思。麦当劳、肯德基开始提价,瑞幸咖啡也跟随涨价步伐。喜茶则暂停加盟,转而专注于提升用户体验和品牌价值。这些举措表明,餐饮行业正在抛弃“规模至上”的商业逻辑,转而追求稳定的利润和可持续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头部的餐饮品牌开始寻求破局之道。一方面,它们试图通过出海来拓展市场;另一方面,它们也开始控制规模,追求稳定盈利。然而,出海对于大多数餐饮企业来说并不现实,因此控制规模、稳定盈利成为更为可行的选择。

经过近几年的调整,餐饮行业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经历过资本热之后,行业变得更加成熟和谨慎。花旗发布研报指出,尽管海底捞2024年整体营收预测可能下调,但其毛利率预计将上升。因此,该行维持海底捞“买入”评级。这些迹象表明,随着业绩的不断好转和行业的充分调整,头部的餐饮企业有望迎来重新估值的机会。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