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货美妆行业的领军企业纷纷涉足医美市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企业数量的增加上,更在于其通过投资和推出新品双重策略,深度布局医美领域的决心。
近日,丸美生物投资的上海摩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高端品牌Aphranel®优法兰成功获得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标志着中国首个面部软组织填充用途的CaHA羟基磷酸钙注射针剂正式诞生。丸美生物通过青岛茂达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股摩漾生物9.6%,成为这一里程碑事件的重要推手。
与此同时,华熙生物在医美市场的表现同样引人注目。公司在业绩预告中透露,2024年医疗终端业务持续高速增长,旗下医美品牌润致推出两款新品——“润致·格格”与“润致·斐然”。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华熙生物皮肤类医疗产品收入达到5.55亿元,同比增长70.14%,彰显了其在医美领域的强劲增长势头。
国货美妆上市十强企业中,涉足医美市场的已不在少数。珀莱雅、上美股份、贝泰妮、水羊股份、逸仙电商等企业均通过投资医美相关企业,加速布局这一领域。例如,逸仙电商投资的因明生物,其自主研发的“注射用重组A型肉毒毒素”YY001的上市许可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显示出企业在医美研发方面的深厚实力。
在推出医美新品方面,国货美妆企业同样不遗余力。贝泰妮推出的抗衰品牌瑷科缦,已入驻全国超过600家双美机构,并在多地开设医美企业。福瑞达则通过珂谧品牌,拓展胶原蛋白医美赛道,推出多款新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医美市场的产品线。
从部分企业的业绩表现来看,医美业务的盈利水平普遍高于美妆业务。以华熙生物为例,其医美业务经过几年的变革,已逐步步入良性发展阶段。2023年,华熙生物医疗终端业务实现收入10.90亿元,同比增长58.95%,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17.95%。其中,微交联润致娃娃针和润致填充剂的收入同比增长分别超过200%和250%,显示出医美业务的巨大增长潜力。
国货美妆企业布局医美市场的成功,不仅得益于企业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更在于医美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约2669亿元,消费者规模达到2310万人。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这一市场将持续增长,为入局企业带来无限商机。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大牌也纷纷加码医美领域。欧莱雅通过合作上游企业、收购股份、投资医美机构等方式,完成了医美赛道的“三维立体化”布局。修丽可、曼秀雷敦、倩碧等海外品牌也相继加入医美市场,推出“械字号”系列产品,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竞争态势。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货美妆企业需不断创新和升级产品,强化核心技术,以在医美市场中脱颖而出。例如,摩漾生物的新品成为中国首个获批的面部软组织填充用途CaHA羟基磷酸钙注射针剂,因明生物的新品是全球首款且目前唯一已递交上市申请的重组A型肉毒毒素产品,这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将成为企业抢滩医美市场的重要筹码。
随着医美市场的持续爆发和竞争的加剧,国货美妆企业需继续深耕医美领域,通过投资和推出新品双重策略,不断拓展市场份额,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