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与华为的深度合作近日正式官宣,标志着上汽在加入华为“界”字辈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这一合作不仅涵盖了产品定义、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和销售服务等多个领域,还将共同打造全新的新能源智能汽车。
2月21日,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华为方面由终端智选车业务部总裁汪严旻代表签约,而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则在2月20日刚主持完尊界技术发布会后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尽管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对“第五界”保持沉默,但直播弹幕中“上汽尚界”的呼声此起彼伏。
余承东曾在之前的发布会上透露,希望加入华为“界”字辈的车企众多,而与江淮汽车合作的尊界已是“四界”中的最后一界。华为鸿蒙智行目前拥有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四大品牌,目标是在2025年挑战100万辆新车交付,这意味着需要在2024年约44.5万辆的年销基础上挖掘超50万的增量。
在中国车市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上汽集团的加入无疑让其他车企眼红。与此同时,关于华为与广汽合作的“广汽向往”也备受关注,但与上汽尚界的明确合作相比,广汽似乎并未受到同等程度的关注。
华为在汽车业务上推行了三种合作模式:智选车模式、HI模式和零部件供应商模式。智选车模式自2023年11月升级为鸿蒙智行后,华为全面参与新车的各个环节;HI模式则主要提供各种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零部件供应商模式下,华为仅为新车提供各类零部件。
HI模式曾一度因华为与北汽极狐推出的阿尔法S HI版而备受瞩目,该车因搭载三激光雷达的华为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而被视为智能化汽车的天花板。然而,从市场表现来看,智选车模式才是主角。问界M9、享界S9、智界R7等车型均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HI模式与智选车模式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市场表现上,更上升为华为内部不同组织架构的竞争。智选车模式属于华为终端BG的业务,而HI模式则属于车BU。随着华为车BU分拆独立的倒计时开始,这种竞争或将演变为两家不同主体公司之间的竞争。
广汽与华为基于HI模式的合作或将成为这种竞争的打样。双方已签署深化合作协议,计划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涵盖产品开发、营销及生态服务等领域。尽管目前双方合作的首款车型尚未正式亮相,但广汽传祺已官宣了一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鸿蒙座舱的新车M8乾崑系列。
随着华为元素在新车中的广泛应用,车市“含华量”逐渐饱和。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有望亮相的高“含华量”车型超过10款,包括奥迪、丰田等国际品牌。在这一背景下,仅凭华为智驾、智能座舱等配置已难以吸引消费者,下一阶段的竞争将更加注重功能体验和营销优势。
问界M9作为鸿蒙智行家族中的明星车型,近日在工信部新车公示清单中更新了搭载4颗激光雷达的新型号,再次提升了市场对问界M9智能驾驶能力的期待。而上汽尚界的首款车型预计覆盖15万-25万元售价区间,并计划在今年四季度上市,以“最便宜的鸿蒙智行车型”为噱头吸引消费者。
在营销领域,华为终端BG和余承东也推出了多项创新举措。例如,邀请多家车企董事长同台直播,为合作车型造势。然而,HI模式下的合作车企在营销上仍需更加大胆,以形成合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东风岚图作为采用HI模式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之一,市场表现相对较好。在搭载鸿蒙座舱和乾崑智能驾驶系统后,岚图梦想家的销量实现了显著增长。这一成功案例或许能为其他采用HI模式的车企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