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ESG解读|牧原股份被指检疫造假,“商种两用”模式模糊监管边界

时间:2025-02-25 15:32:11来源:搜狐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编者按:ESG年报解读为及价值公司100联合发起的针对各公司ESG报告披露情况的解读专栏。

本文为“牧原股份”篇。

研究员 | 张子豪

“商种两用”模式模糊监管边界,双方“扯皮”种猪患病原因

本次事件涉及多项牧原认定的实质性议题,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合法合规经营、动物品质管理等。

产品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是本次纠纷的核心。首先,牧原股份在回复中提到的“商种两用”模式本身是存在争议的。

牧原股份在ESG报告中表示,公司采用轮回二元育种体系,即在父母代二元猪配种时不使用杜洛克公猪,改用长白公猪做回交得到含有75%长白基因、25%大白基因的商品代二元猪。

但其“商种两用”模式模糊了种猪与商品猪的监管边界。以此案为例,常先云称牧原向其出售的是怀孕母猪(种猪),而非商品猪,但却以商品猪申请检疫,并未提供种畜禽合格证明、种猪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及种猪的家畜系谱等《畜牧法》规定应附具的文件。

同时,常先云指出,牧原股份将种猪以商品猪名义销售,规避更严格的种猪检疫流程。种猪需进行全面检测,而商品猪仅需抽检,每头检疫成本相差约600元。按牧原2024年种猪销量46.5万头计算,此举可能节省费用超2.79亿元。

与商品猪相比,我国在检测方面对种猪的健康标准要求更高、疫病检测范围更广,同时资质查验也更加严格。

本次纠纷的另一个关注焦点是双方对种猪染疫原因的不同认定。

常先云认为,自己的猪场会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3000多头原有仔猪无恙,不可能是猪场自身带有病毒,从传播路径、感染时间都证明从牧原购买的母猪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且该养殖场在涉事种猪交付前,刚做好检疫合规证明。

另外,据其2024年4月23日委托武汉科维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涉案种猪所产仔猪取样进行的病毒检测结果显示: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蓝耳病)全部阳性。

因此,他认为是牧原方面将阴阳混群的种猪卖给他,即一部分打了自制蓝耳疫苗,一部分打了外购的商品蓝耳疫苗。且根据业务微信群聊天记录,南阳卧龙牧原在出售涉案种猪时,向常先云提供的涉案种猪的免疫信息中并没有接种蓝耳疫苗的情况。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引起,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以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传染病,常继发其他病原感染。我国将该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牧原股份方面则全面否认了常先云的说法,表示购买流程合法合规。卧龙牧原场区无蓝耳病疫情,且同期该场销售给其他19名客户的2411头生猪(怀孕母猪与仔猪)均未发生蓝耳病异常情况。

在健康体系打造方面,牧原在ESG报告中重点强调了17种疫病净化路径的打通(其中提到了蓝耳病)以及对细菌性疫苗评估的推进。同事,牧原在疫病防控方面主要强调全链条生物安全体系,包括空气过滤猪舍、灭菌除臭系统等环保技术,以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目前本案已进入司法审理阶段,但已有不少投资者表达了对其生物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关注。常先云索赔金额达680万元以上,若法院最终判决牧原方败诉,除直接赔偿及处罚外,或让其他养殖户效仿起诉,形成连锁反应。同时,牧原股份强调的“全自养、全链条”模式或也此产生漏洞,这些均是牧原现存的风险点。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