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网能成功掌握科林电气控制权后,科林电气首次公布了其2024年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尽管全年营业收入实现了4.98%的小幅增长,达到40.99亿元,但净利润却遭遇了40.54%的大幅下滑,仅录得1.78亿元。
此次财报披露了科林电气在过去一年中经历的重大变革。特别是在长达半年的控制权争夺战后,海信网络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海信网能)最终通过要约收购,成功获得了对科林电气的控制权。这一转折点在2024年8月的董事会换届选举中得以体现,海信网能提名了四名非独立董事,其中海信集团高级副总裁陈维强接替原实控人张成锁,成为新任董事长,海信网能在董事会中占据了多数席位。
随着董事会的稳定,科林电气的高管薪酬出现了显著增长。2024年,公司向董监高等高管支付的税前薪酬总额达到843.86万元,同比增长31.16%。其中,留任的几位高管如原副总经理王永、原监事会主席邱士勇及副总经理陈贺的薪酬涨幅均超过40%,部分高管薪酬涨幅甚至超过58%。
值得注意的是,科林电气在2024年的管理费用也大幅增加,同比上涨21.2%,达到约1.4亿元。公司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人员增加、办公费用和咨询费用的上升。具体而言,管理人员薪酬从2023年的5660万元上涨至7927万元,涨幅超过40%;同时,中介机构服务费也增长了超过105%,达到970万元。
尽管面临净利润下滑的困境,科林电气仍然维持了其上市后的分红传统。2024年,公司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8股并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约5450万元。这是自2017年上市以来,科林电气连续第八年进行现金分红。
在股权结构方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海信网能持有科林电气34.94%的股份,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通过表决权委托,海信网能实际控制着科林电气44.51%的表决权股份。与此同时,石家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第二大股东,直接持有11.95%的股份,并与其他几位股东形成一致行动关系,实际控制着29.85%的表决权股份。
科林电气的业务涵盖智能电网、新能源和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对于净利润的大幅下滑,公司归因于外部市场竞争加剧、毛利率下降、期间费用增加以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多重因素。特别是2024年,科林电气总共计提了1.17亿元的减值准备,这是公司自上市以来计提减值准备最多的一年。
其中,信用减值损失达到8476.95万元,主要源于应收账款的增加。截至2024年末,科林电气的应收账款余额已增加至24.23亿元,占公司期末流动资产的58%以上。3226.3万元的资产减值损失则主要源于对现有存货和合同资产的计提。尽管计提了减值准备,但科林电气的存货余额仍保持在8.12亿元的水平。
在控制权变更的动荡期,科林电气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也出现了大幅下滑,同比下降76.4%。这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加剧、采购付款刚性以及收款进度未达预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