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在西游记中,白骨精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妖怪,她既不是天上的坐骑、圣兽,也不是妖界中人,而是由一堆人骨所化,这种妖怪放眼整个取经之路都是唯一的存在。
可问题是,既然白骨精的本体是白骨,那么这堆白骨生前是何许人?为何化为枯骨之后还不肯转世投胎,仍然想吃上一口唐僧肉?
白骨精的身世
实际上,这个妖怪并不叫白骨精,而是称作白骨夫人或尸魔。在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揭露了她的本相为一只僵尸。
白骨夫人擅长变幻之术,狡诈且通晓人性,是第一个说出“吃唐僧肉可长生”的妖怪,只可惜她的实力太弱,又没有团队,更没有背景,是个典型的三无妖怪,所以即便被孙悟空一棍子给敲死了,都无人理会,此后的故事中也没有这号妖怪了。
而关于白骨精的前世身份,各家的说法不一。
我们先来看看巩俐版《三打白骨精》中的背景介绍:
白骨夫人本是一个年轻女子,在十六岁那年,她被逼着嫁给了一个大户人家。一年以后,当地闹饥荒死了很多人,村里的人却说是她把厄运带过来的,将这个女子视为妖孽,于是人们便把她扔到山上,让秃鹫吃掉她的肉体,以祭天神。
就这样,女子带着满身怨念化为白骨精,最终成了一个法力无边的千年尸魔。她的前世死于人性的冷漠,成为了人性的牺牲品,所以她不愿转世为人,而是想吃掉唐僧永世为妖。
在这个故事中,白骨夫人的前世经历让人同情,而她想要吃唐僧肉的原因,只是不想重新成为比妖怪更可怕的人。不过,虽然故事很精彩,但原著中的白骨夫人并不是这样的。
原著中的白骨精
实际上,《西游记》的内容多是参考了宋元时期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这部作品讲述的是唐玄奘取经的故事,但它不是以唐僧为主角,而是以猴行者为主要人物,说猴行者为扶助三藏法师一路大显神威。而且它的情节比较简单,没有猪八戒,只有降服深沙神(可能是沙僧的原型)的描述。
在此书的“过狮子林及树人国第五”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见坳上有一具枯骨,长四十余里。法师问猴行者:“山头白色枯骨一具如雪?”猴行者答曰:“此是明皇太子换骨之处。”法师闻后,合掌顶礼而行。
从这段话中可见,白骨夫人的原型很可能是这个明皇太子。众所周知,唐明皇是李隆基,而李隆基登基后的第一个太子,就是他的次子李瑛,由此推断,这个明皇太子就是李瑛。
其实,李瑛的人生也很悲惨。在李瑛的生母过世后,李隆基对武惠妃宠爱有加,且惠妃生了多个子女,致使李瑛的太子之位时常受到威胁。
公元737年,武惠妃将太子李瑛、光王李琚和鄂王李瑶兄弟三人召入宫中,称宫禁有贼人。等三兄弟披甲进宫后,惠妃却对隆基说三兄弟要兵变,现在已杀到宫内,李隆基龙颜大怒,随即将三兄弟逮捕,最后三人被废为庶人并赐死,世人称“三庶子”。
直到唐肃宗李亨即位后,才给三人平反,并恢复了李瑛的太子之位。由于李瑛之死实在冤屈,所以后世就把此事写进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并将李瑛葬身之地描绘成了40余里长的白色枯骨山。
看到这你是不是想问,为何白骨夫人是个太子?又为何是唐玄宗时期的故事,而非唐太宗呢?
我们都知道,在玄奘西行之后,他通过口述的方式,让弟子辩机写下了《大唐西域记》。但这本书通篇讲的都是各国的人文、地理和交通,没有什么冒险故事。
在这之后,玄奘的弟子彦棕、慧立又写了一本《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玄奘西行的经历加上了一些神话元素,自此,唐僧西游的故事便开始广为流传,而各种各样的新奇故事也都加进了西游故事中。
所以说,后来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西游记》等作品,都是《大唐西域记》的魔改版。
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其实还有另一段和白骨精有关的故事:
猴行者曰:“白虎岭中住着一只白虎精,它时常化作妖魔鬼怪吃人。”说罢,云雾之中便出现了一个白衣妇人。妇人开口大叫一声,随后面皮皲裂,露出爪牙,摆尾摇头,片刻之后,满山都是白虎。
从这些情节就能看出,吴承恩可能是以李瑛和白虎精的故事为原型,将二者进行糅合从而创造出了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当然了,不管这堆白骨的前世是谁,都不会影响故事的走向。或许它是一个冤死的少女,或许是一个枉死的太子,亦或者是修炼成精的妖怪,但它终究摆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因为它是一个被安排在取经路上的小角色,只是一个没有身份,没有实力,甚至没有脸皮的道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