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白象方便面不仅成为了观众席上的一道风景线,更在多个语言类节目中频繁亮相,与喜剧明星沈腾、马丽共同占据了荧屏的一席之地。这一高光时刻,标志着白象在近年来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进入3月,白象再度传来喜讯。据业内人士透露,经过2024年的持续努力,白象在方便面市场的份额极有可能已经超越了老牌竞争对手统一。这一成绩在竞争激烈的方便面市场中显得尤为亮眼,也凸显了白象近年来的强劲发展势头。
自2021年以来,白象凭借一系列事件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从河南暴雨中的慷慨捐赠,到315晚会曝光“土坑酸菜”后白象在微博上的迅速回应,白象的品牌形象逐渐深入人心。消费者发现,白象不仅拒绝日资入股,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三分之一的员工是残疾人。这些正面形象,使得白象在消费者心中的好感度大幅提升。
白象的线上渠道发展尤为迅猛。在2021年年底,白象决定重整线上电商业务布局,随后几年里,白象不仅打开了内容电商和社区电商渠道,还尝试了即时零售,并布局了前置仓。线上渠道的拓展,为白象的线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华东、华南地区的线下经销体系铺设也因此变得更加顺畅,品牌整体在区域上的拓宽速度加快。
在渠道和新市场的突破下,白象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据白象研发副总裁徐庆透露,2024年白象全年取得了双位数增长,其中华南市场的突破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一成绩的背后,是白象对渠道变化的积极匹配和响应,以及对更多渠道的运营和更高成本的付出。
白象的前身是河南省正龙食品有限公司,曾是一家生产面粉、面条的国有小厂。1996年,河南粮食厅处级干部姚忠良上任总经理后,决定转型生产方便面,正式进入这一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白象凭借“1元大骨面”等爆款产品,在2007年实现了40亿元的收入,仅次于行业领先的康师傅。
然而,在随后的市场竞争中,白象曾一度陷入低谷。它不仅败给了康师傅和统一,还在争夺低端市场时被今麦郎超越。但如今,白象凭借线上渠道的突破和一系列正面事件带来的流量,成功找回了市场。
在2024年,白象的销售额达到了91.75亿元,而统一方便面业务的收入为95.94亿元。与此同时,今麦郎的市场表现并不如意,方便面板块营收同比下降了11.29%。相比之下,白象的增长势头尤为强劲。如果按照2024年双位数增长的速度计算,白象很有可能在今年超越统一,成为方便面市场的“老二”。
白象的成功并非偶然。在电商平台上,白象针对不同类型的平台有不同的打法。对于货架为主的搜索电商平台,白象以大众接受度较高的成熟品类为主;而在内容电商平台上,白象则更关注小众新品口味的开发,以新内容提升品牌曝光率、拓展新人群。例如,白象的香菜面就是源于抖音平台上的香菜话题流量,而白象也具备快速落地这一需求的能力。
然而,白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方便面市场的同质化竞争依然激烈,康师傅和统一成功实现了产品与品牌的深度绑定,而白象还没有一款产品拥有这种品牌辨识度。方便面市场的前景也不明朗,市场下滑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多年。面对这样的市场,行业“内卷”已成为方便面企业生存的常态。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白象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除了方便面业务外,白象还涉足了鲜面食、速冻食品、自热火锅等多个领域。然而,迄今为止,消费者提及白象时,首先想到的还是方便面。白象的第二增长曲线仍未建立起来,这也是它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尽管如此,白象依然在不断努力。近日,白象的河源工厂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投产,这是白象在华南地区的第一个生产基地。未来,这一工厂将承担着开拓华南市场、保障产能供应的使命,销售将覆盖广东及周边省份。这一举措无疑将为白象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