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华莱士两万门店背后的食品安全隐患,道歉却绝口不提赔偿?

时间:2025-03-28 10:55:21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华莱士汉堡,这个在国内快餐界迅速崛起的品牌,以其醒目的红黄两色“W +华莱士”logo和“全国门店两万家”的标语,成为了街头巷尾的常见景象。华莱士董事凌淑冰曾自豪地宣布,华莱士是全球少数拥有超过一万家门店的品牌之一,而在中国,拥有上万家门店且管理有序的品牌,华莱士独树一帜。

自2019年起,华莱士踏上了疯狂扩张的快车道,门店数量从一万家迅速跃升至两万家。然而,与这一迅猛增长相伴的,是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如同阴影般笼罩着华莱士的品牌形象。

今年3·15期间,华莱士再次被曝出食品安全丑闻,这无疑为其敲响了警钟。面对野蛮生长后的种种问题,华莱士面临着一个关键选择:是继续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还是痛定思痛,加强管理,重塑品牌?这一抉择,将直接决定其未来的命运。

今年2月,新京报记者卧底暗访了华莱士在郑州、合肥的两家门店,揭露了篡改食品有效期标签、使用过期食材等触目惊心的内幕。报道发出后仅两小时,华莱士迅速在微博发布道歉信,宣布永久关闭涉事门店、开除涉事员工,并启动全国门店30天的安全自查。然而,这次道歉并未能平息消费者的怒火,尽管微博评论区被华莱士筛选后的正面留言所占据,但社交媒体上的负面评论仍如潮水般涌来。

事实上,华莱士的食品安全问题早已不是新鲜事。从湖北经视“3·15特别报道”曝光的武汉江盛路店后厨苍蝇飞舞、蟑螂乱窜的乱象,到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公布的食安检查结果中,华莱士一门店因部分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未取得健康证明而被警告,再到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点名批评的5家华莱士门店,以及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消费者对华莱士餐品质量的吐槽,华莱士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

然而,尽管负面新闻不断,华莱士的增长势头却并未因此受阻。财报显示,华莱士母公司华士食品的营收从2018年的23.2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8.19亿元,2024年上半年营收更是达到46.47亿元,同比增长37.84%。这一增长背后,是部分消费者对华莱士的宽容态度,他们因低价而选择忽视食品安全问题,甚至戏称华莱士为“最好吃的泻药”。

但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华莱士的道歉信缺乏真诚态度,回避了核心问题。他认为,华莱士应该首先承认错误并承担民事赔偿,再进行内部整改。关闭门店只是品牌出事后的惯用手法,缺乏真诚和态度。朱丹蓬还指出,尽管华莱士的大众化定位让消费者对品牌的容忍度较高,但企业不能把消费者的高容忍度当作放纵的筹码。

华莱士的崛起一度是中国快餐业的神话。从2000年福建师范大学仓山老校区校门口第一家店开业到门店数量破万,华莱士只用了9年时间,而肯德基在中国实现这一业绩则用了36年。华莱士的成功秘诀在于其平价西式快餐的定位、独特的合作连锁模式以及整合产业链降低成本。然而,这些支撑华莱士快速扩张的支柱,也成为了食品安全风险滋生的温床。

极致低价策略换来了消费者认可,却也压缩了门店的利润空间。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一些门店选择使用过期食材、更换标签以节省损耗;反复使用炸油以降低油脂成本。而华莱士独创的合作模式虽然可以激发草根创业的热情,但在执行中也暴露出两大弊端:一是招用价值观扭曲、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的员工;二是企业管理失责,导致制度形同虚设。华莱士通过整合供应链来压低成本,从食材到设备均由总部统一采购,这种商业模式使其更加关注开店数量而非门店运营质量。

面对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华莱士并非毫无自救意识。近年来,华莱士开始尝试各种营销手段以挽回用户。他们邀请明星代言、冠名热门综艺节目、联名知名国漫IP,试图通过年轻化营销重塑品牌形象。同时,华莱士还在福建开设了首家升级改造门店,宣称“价格不涨,品质升级”,希望以此赢得消费者的认可。然而,在朱丹蓬看来,这些补救措施难以真正根治华莱士的模式痼疾。请明星讨好年轻人是“不可持续”的短期行为,质量不提升永远无法真正赢得市场。

如今,华莱士的门店数量已经出现了明显缩水,这或许是其主动收缩规模以提升运营质量的信号。然而,对于华莱士而言,真正的挑战在于能否彻底重建品控体系,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个曾经创造了中国快餐业神话的万店帝国,如今站在了十字路口上。是继续腾飞,还是成为商业教科书上的反面案例,留给华莱士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