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阿里转型AI:从“零售商”到“三位一体”的科技巨头?

时间:2025-03-31 10:53:10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近期的一档播客节目中,知名评论人阑夕与潘乱深入探讨了中概股价值重估的趋势,特别是阿里巴巴在此轮变革中的崛起及其与拼多多的策略分化。阿里巴巴频繁提及AI战略,而拼多多则在AI领域鲜有动作,两家昔日竞争对手的发展路径悄然分岔。

自今年年初以来,阿里巴巴的股价飙升,引发了业界对其是否真正转型为AI公司的广泛讨论。尽管市场反应积极,股价年内涨幅已超60%,但质疑声依旧存在,有人认为阿里巴巴只是借DeepSeek的热度进行概念炒作。

关于AI公司的界定,投行通常依据价值链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提供AI基础设施的芯片与算力供应商,如英伟达和各大云服务商;二是拥有可商用自研大模型的研究机构,如OpenAI;三是开发消费级或企业级AI应用的服务商,如ChatGPT。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层并非孤立存在,OpenAI之所以领先,是因为它在第二和第三层均占据优势,这种叠加效应直接体现在其远超同行的估值上。

根据这一框架,阿里巴巴无疑可被纳入AI公司范畴,且其布局覆盖了全部三层:阿里云位于第一层,Qwen位于第二层,夸克则位于第三层。然而,阿里巴巴在每一层的位置都还有提升空间。阿里云虽在亚太地区领先,但全球范围内AWS仍占据首位;Qwen虽在开发者中口碑良好,但尚未广泛出圈;夸克作为阿里消费级AI应用的旗舰产品,仍处于市场认知的追赶阶段。

这种“三位一体”的布局在中国科技公司中较为常见,百度、腾讯、字节等均在云、模型、应用三大价值链上同时发力,而美国则仅有谷歌采用此模式。相比之下,拼多多在AI浪潮中显得尤为低调,阿里巴巴的重注AI策略,无疑加剧了其与拼多多的市场定位差异。

摩根大通最近发布的研报将中国AI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指出当前市场正处于第二阶段:大模型技术的开发与融入现有产品、互联网服务消费激增、杀手级AI应用涌现。DeepSeek的出现,对中国AI行业而言,不仅提升了技术实力,更重要的是将大模型普及为公众认知的公共用品。

在此背景下,接入DeepSeek成为众多产品获取流量的关键。然而,对于已拥有自研大模型并具备持续开发能力的公司而言,单纯为了流量接入DeepSeek或许是对自身团队的某种羞辱。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的态度相对谨慎,坚持自研路线,展现了不同的“气节”。

摩根大通研报还指出,在中国AI发展的第二阶段,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的经济回报备受看好。能够提供芯片和算力的厂商在这一阶段将稳获收益。因此,无论阿里巴巴是否完全符合AI公司的定义,凭借其手握的阿里云资源,它已成为此阶段资本支出受益最大的公司之一。据摩根大通估算,阿里巴巴AI相关业务(包括云)的收入贡献占比将在此阶段内显著提升至38%以上,远高于当前的14%。

云计算的高边际收益特性在亚马逊AWS的收入结构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其仅占亚马逊总收入的15%,却贡献了超过50%的利润。阿里云同样具备这一潜力,特别是在DeepSeek带动算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Qwen被苹果选为国区iPhone的AI合作伙伴,以及夸克在应用层的提前布局,进一步强化了阿里巴巴作为AI公司的全面属性。

阿里巴巴的AI转型战略显示出其长远眼光,旨在应对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在DeepSeek带来的意外机遇面前,阿里巴巴保持清醒,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原则,不断提升战略和组织力。在全球80亿人口生活重塑的背景下,能够主导产业替代进程的或许仅有中美两国的少数几家公司。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与拼多多的策略分化也反映了中国电商市场后半场的竞争格局变化。曾经以为的一千米赛跑终点,如今看来只是万米长跑的一小部分。阿里巴巴在AI领域的持续投入,正是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拓展,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的战略选择将对全球科技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保持乐观与清醒,是每一家参与者必备的素质。

在AI时代的浪潮中,阿里巴巴正以其独特的“三位一体”布局,稳步前行。

更多热门内容